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助力“六稳”、“六保”

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大冶答卷” ——大冶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1-11-24 09:21

时光不言,静水流深。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眸大冶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五年历程,令人欣喜、鼓舞人心。追梦路上,大冶人民都了不起。

这是五年一次的深情回眸——

这五年,是大冶乘风破浪的五年,是大冶发生美丽蝶变的五年,是大冶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是大冶立足百强、克难奋进的五年。五年来,大冶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进,在转型攻坚中阔步前行,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爬坡过坎、披荆斩棘,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动人篇章,较好地完成了六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四五”开局顺利,为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大冶发展成果丰硕喜人的五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7年,大冶首进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第82位,2021年排名第79位。全国小康百强县市排名“五年五进位”,从第91位进到第38位。同时,大冶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功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此外,大冶湖高新区成功晋级为国家级,农村金融改革、工业项目中介超市的“大冶经验”被全省复制推广……一项项变化、一个个荣誉,承载着百万大冶人民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马蹄声震,使命催征。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回望来路,聆听追赶的足音,我们壮怀激烈;展望前景,擘画发展新蓝图,我们信心满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

发展靠产业,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产业强则县域强。

大冶产业基础较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位居前列,是中国百强工业县市。

五年来,大冶始终高擎“工业强市”大旗,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技改盘活、创新驱动等战略,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大冶湖高新区和黄石临空经济区为“桥头堡”,深度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致力打造引领大冶高质量发展的“双核引擎”。大冶依托灵乡镇、陈贵镇、保安镇、金山店镇、金湖街道等五个重点乡镇工业小区,大力发展特色块状产业,在推动镇域经济强劲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地域协同发展。重点聚焦主导产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招引计划,认真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培育更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大冶进一步实施新一轮技改升级计划和盘活计划,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变存量资源为发展优势。

五年来,大冶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干事为先”,实行“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模式,“四大家”领导靠前指挥,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先后吸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亚产业园、中标产业园、劲牌健康白酒产业园、楚天芳香产业园、海虹物流园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初步形成了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纺织服装、临空相关“6+1”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大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凝聚起推动大冶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与此同时,大冶按照“做特做精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优做活三产”思路,三产并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加工业龙头企业,做好农业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推动农业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精深加工、贸易销售等全产业链拓展,以农业产业化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劲牌开始,一瓶小小劲酒,从传统酿造迈向智能制造,国内外市场斩获金奖,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朵小小玫瑰花,经加工提纯等工序,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如今,茗山乡玫瑰基地已经形成万亩规模,并随着芳香产业园项目的加快推进,芳香产业链越拉越长。

从传统产业“发新枝”,到新兴产业“结硕果”,创新,是大冶发展的第一动力。

大冶以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积极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和鄂州花湖机场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大冶湖高新区“双创”平台建设和黄石临空经济区建设,以创新驱动实现变量突破,为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普罗格智芯将调度、控制、通讯、物联等核心技术与物流装备进行深度融合,让软硬件无缝链接,全面实现了生产物流、仓储物流场景一站式智能化服务;迪峰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部分换热器产品已远销美国、德国、意大利、芬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德国西门子、德国曼透平、芬兰瓦锡兰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好评;登峰公司生产的高强拉紧螺杆,已经占领了国内水风电领域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标准件细分领域“一枝独秀”;金诺矿山设备深掘国际市场“富矿”,产品远销印尼、刚果(金)等亚非国家;湖北融通高科以更高压实、更高比容量、更小产品性能波动等,奋力冲刺国内市场顶峰,全力打造中国最大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据统计,五年来,大冶地区生产总值由540亿元提高到64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首次突破7万元大关。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2.3%,较2016年提高25%。采矿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2.5%下降到7.8%,第三产业占比由25%提升到36%,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1家增加到149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3%上升到54%,大冶湖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不为落后找借口,只为发展找办法,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和特色产业。”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说,在新一轮县域经济竞争中,大冶要不断壮大块状经济和特色经济,大力引进头部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发展成果丰硕喜人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漫步秋日的大冶街头,满目金黄,秋风执笔、秋色无边。

从早晨开始,大冶夕阳红广场就人声鼎沸——市民三两围坐一起,打牌娱乐、悠闲咵天,好不自在;大舞台上,歌声嘹亮;逸趣亭内,对弈正酣;沙树排堤上,民间手艺人正在为过往游客掏耳朵、理发……氤氲着一派祥和、安定的烟火之气。

发展,是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五年来,大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社会“加温”,经济欣欣向荣、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改初心。

在这场与贫困问题的较量中,大冶直面痛点、难点,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把政府力量、群众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嵌入脱贫攻坚“链条”,源源不断地向贫困村输入人力、物力、财力,同向聚力除“病根”,靶向发力去“病灶”,努力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一条路,转变了贫困山村的发展方式;一朵花,让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大冶以丰收节、采摘节等节会为契机,努力引导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休闲等特色农业,激发了农村活力,补齐了农业短板,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个项目带动一个村、一片青山造福一个村、一弯绿水富裕一个村,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已在铜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五年来,大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森林覆盖率提升6.1%,城乡水环境持续好转,一个宜居宜业的魅力家园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大冶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土、治气、治车、治企”,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整个经济发展建设之中,从守护“绿色本金”到群发“生态红包”,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让绿水青山淌出“真金白银”。

“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的更新,还包括产业形态、文化形态以及城市风貌等方面更新,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冶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孙辄说,目前,大冶尹家湖东岸、熊家洲片区等城市新区已展露新姿,大冶湖高新区西扩加速推进,黄石临空经济区正式获批,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速迈进,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和“六纵六横”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市域一体化加快发展。据统计,五年来,大冶新增就业6.3万人,就业和社保综合指数全省第一;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22所、启动11个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建设,全市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就业有保障、出行不再难、看病不用愁,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冶沉着应对、科学应战。广大医护工作者逆行出征,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志愿者闻令而动,广大爱心人士和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打好打赢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武汉周边地区实现了“四个率先”,夺取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展惠民,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以为民创建为导向,发挥“12345”公共服务热线的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各项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郝胜勇说,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为民、一心利民,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改革开放步履铿锵

铜山炉火,照彻洪荒蒙昧。

矿井鐝声,敲开世界黎明。

大冶,历来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敢为人先就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精神气质,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永不服输。

五年来,大冶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紧盯难点痛点堵点发力,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大冶是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近些年来,大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绣花”功夫,有效构筑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工业项目“中介超市”。今年,大冶推行了具有大冶特色的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改革,已发放相关资金3000余万元,惠及大冶数百家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大冶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执法检查,审慎处置涉企民商事案件,努力当好“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店小二”,让企业更加“自由呼吸”。

政府收入做“减法”,换来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实体经济“脚底生风”。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五年来,大冶先后争取国家、省级试点改革37项,开展自主创新改革104项,改革活力持续释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冶创新推行“甘霖贷”“春风贷”,先后为276家企业发放贷款6.1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冶扎实推进“产权+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有效激发了“三农”发展活力,得到国务院大督查的通报表扬。大冶创新实施“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推行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六化”工作法,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软硬环境的持续优化,引发了资本的大量聚集,一大批投资客商纷至杳来,不断为大冶经济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改革创新精神是大冶最珍贵的‘传家宝’,展现了磅礴伟力,它让无数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郝胜勇说,今天,我们依然要做探索新路的“开山斧”、攻坚克难的“鎏金锤”,一锤接着一锤敲,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市域改革的推进机制,勇当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开路先锋。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大冶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才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五年来,大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大冶市委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政治定力,是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责任担当,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勇毅笃行。

五年来,大冶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全面做好“六稳”“六保”、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只有理论清醒,才能政治清醒;只有理论坚定,才能政治坚定。五年来,大冶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真学真懂、真抓真改,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大冶坚持党管宣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大冶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出台了干部容错纠错免责减责办法,有效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大冶还整市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全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拼搏指数”换取大冶的“发展指数”,以实际行动诠释先锋模范的忠诚本色。

为了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大冶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六项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全市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同时,大冶创新建立了“互联网+监督”平台,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监督执纪更加高效有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

“办好大冶的事情,关键在党。百强进位、文明创建,靠的就是党的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靠的就是市委的核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郝胜勇说,事业成败,关键在党。站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节点,备受瞩目的大冶市第七次党代会即将盛大开幕,锚定发展目标,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新的赶考之路已经启程,我们要牢记使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用伟大的建党精神涵养党性,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行稳致远,大力倡导“拼抢实”工作作风,为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努力谱写大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黄金五年前景无限

这是五年一次的谋篇布局——

今后五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崭新五年”,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持续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牢记使命全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奋进五年”。

“今后五年,大冶面临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花湖机场、黄石市域一体化发展等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孙辄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大冶聚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也为我们争取省级支持提供了更多便利,大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前景无限。

今后五年,大冶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市、打造黄石市域一体化发展主引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委全会精神,让“十四五”发展更有质量,未来五年,大冶将聚焦聚力“创新驱动、区域协调、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乡村振兴、生态绿色发展、文化强市、改善民生”等“八个聚焦聚力”,努力实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大冶、促进文化繁荣、推进共同富裕”等“八个更大突破”,全面推动大冶转型高质量发展。

力争“十四五”期末,大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6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30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构建产业集群梯队,努力实现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是省委、省政府的殷殷重托,是大冶‘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抓手。”郝胜勇说,面对时代赋予的千钧重任,我们必须把握大局强信心、解放思想求突破、接续奋斗创一流,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落后找借口,变压力为动力、变差距为潜力,敢于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以“拼抢实”的作风和状态,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以更高标准引领和推动大冶各项事业发展,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市、打造黄石市市域一体化发展主引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