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巢村临江襟湖,地处湖北武穴市、江西瑞昌市、湖北阳新县鄂赣两省三地交汇重要位置,是黄石市东大门、鄂赣省界“口子村”。黄九沿江公路、武穴长江大桥、麻阳高速公路横贯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上巢村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形似鸟巢而得名。

上巢村俯瞰
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上巢村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兴村,优化结构治村,生态旅游活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逐步走出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村庄步伐。

上巢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江
黄龙洲开船捕鱼
长江口发展物流
富池口东南3.5公里,烟波浩渺的长江江心,有大面积沙洲裸露出水面。在太阳的照耀下,似一弯金色的月牙,睡在长江的臂弯。

黄龙洲
《阳新县志山川》(民国三十二年重刊)记载:“富口外有洲,逆江而上,长亘十里,沙石皆黄色。相传洲初成时,风雷夜吼,波涛震天,故以黄龙名。历宋尚住千余家,以淘金、捕鱼为生。”
黄龙洲洲体由东南向西北延伸,全长约8公里,宽0.5公里,面积约百亩。相传很久以前,两渔民捕鱼时看到江上有一船金银,便商量把金银运回去对半分。其中一渔民却悄悄把船划走,船到富池口时刮起狂风,金银沉入江底变成一条黄龙,后化为“黄龙洲”。
临江而居的上巢人曾以打渔为生,随着人口的增长,他们划起双桨在黄龙洲结网捕鱼,扯起风帆在风浪里驾船运输;他们还利用枯水期种植农作物,一到春季,洲上便春意盎然。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洲头之上曾经有耕地30余亩,并设置有航标灯,是富池镇上巢村社员耕种。不少村民是在黄龙洲上出生的。”上巢村总支委员、纪检委员黄太显告诉记者。
江平水阔,船行如歌。来到黄石电建港务物流有限公司码头,记者看到,各色集装箱整齐排列,白色廊道如一条条巨龙,一批批货物将从这里装船发往全国各地。
成立于2016年的黄石电建港务物流有限公司,主营港口码头物流运输、智慧物流仓储、矿产资源利用及深加工。

电建港务
黄石电建港务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成山介绍,“阳新滨江‘一港两园’”项目位于富池镇境内,总投资100亿元,总体规划占地2300亩,打造“电建物流港+综合物流园+钙基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园”综合产业体系,其中阳新电建港项目是2024年湖北省重点项目。
“电建物流港项目于202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800亩,建设六个多功能泊位,年吞吐量6000万吨,年产值5亿元。”金成山说,下一步将持续发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智能码头。
尾矿库绿色蝶变
牡丹花香飘万里
青绿色的坝体如梯田般,由山脚一层层堆积至山顶。坝体之上,是一片被群山半围的平湖。一座座巨大的风力发电大风车矗立山顶。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丰山铜矿尾矿库,俨然成了蔚为壮观的高山平湖。

梯田般的坝体
《大冶有色丰山矿志》记载,丰山铜矿(原称封三洞矿)矿区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先人在此开采矿石。民国四年,湖北官矿成立督办公署,大量使用封三洞矿石。1965年,在党的方针指引下,丰山铜矿正式建立。
为囤积工业废渣并进行回收处理,丰山铜矿尾矿库于1971年投入使用,设计全库容为2610万立方米。然而,露天堆放的尾矿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在风化、雨水酸化环境作用下,逐渐带来污染问题,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丰山铜矿副矿长罗静介绍,为了践行长江大保护理念,2022年10月,该尾矿库提前三年启动闭库程序。闭库工程主要包括坝坡治理、库内滩面治理、新建排洪隧道和老排洪系统治理等。该工程于2024年6月18日通过验收。

丰山铜矿尾矿库
“目前该尾矿库在闭库管理中,计划打造4A级生态、旅游景区,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和村民就近就业。”罗静说,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生态文化、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绿色经济带和自然风光带,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村委大院内,记者见到久负盛名的上巢牡丹。虽历经三百年风雨,两株牡丹依然生机勃勃,正积蓄能量等待来年春天绽放。两棵桂花树与牡丹相伴而生,形如两把绿色巨伞,蔚为壮观。

三百年的牡丹花
据记载,牡丹花、桂花树由上巢庄三十二世祖世映(公元1689年左右)从河南洛阳觅得,运到家乡栽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2009年,阳新县人民政府将桂树、牡丹列为重点保护苗木。近年来,上巢村大力挖掘古花木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丹桂之乡”。

两棵古桂花树
上巢村党总支书记黄运雨说:“村里现在种有牡丹10余个品种400余株,种植面积近2亩。我们计划发展微型盆栽牡丹、牡丹茶、丹皮药材,打造集花海观光、花谷民宿、亲子游乐、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让牡丹、桂花成为上巢村民的幸福之花。”

牡丹园

上巢村村委会
共同缔造“造”就幸福
武穴大桥“瞧”见美好
从桂花树下走过,看着裸露的山场披上绿装,两百多亩鱼塘映照着蓝天白云,记者仿佛坐上时光机,和上巢村一起进入了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
多年的旱厕旧房被拆除了,溪港修得又宽又直,大理石围栏雕花刻木延绵数里;“丹桂广场”花木葱茏、步道蜿蜒,凉亭石桌错落有致。一排排仿古新居正在兴建,牡丹园里牡丹花含苞欲放......

仿古建筑
美好的环境吸引了赤子回乡的脚步。黄运雨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开始,村里动工修建十套仿古建筑,给有返乡需求的村民居住。并投资60万元改建沟渠,给村民房前屋后都种上桂花,着力打造‘丹桂之乡’。”
天然的地理优势还引来了众多的企业。黄石电建港务物流、湖北翔腾物流、江西盛禾环保等企业的落户,带动了产业链的形成和物流业的空前繁荣,也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一桥跨南北,横江辟坦途。日光下,武穴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长江南北,与高耸入云的两座主塔交相辉映,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成为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穴大桥
“武穴的菜,江西的狗,富池的鱼,蕲春的藕。”住在长江两岸的武穴、阳新、瑞昌人民一直往来频繁,但苦于出行方式受限。2021年9月25日,随着武穴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处在高速出口的上巢成为阳新的“口子村”,武穴、阳新、瑞昌人民多年跨江而行的愿望终于实现。

阳新东站
富池镇政府退休党支部书记阚长江说:“以前富池和武穴结亲的比较多,一到过年,村民都要坐船到武穴去买年货。碰到大雾、大雪封江,只能在武穴住一晚,没有别的办法。大桥通了以后,现在一脚油门就过去了,非常方便!”

上巢村交通便捷
从“长江两岸”到“大桥两端”,从绕行2小时到驱车5分钟。如今,两岸居民彻底结束了轮渡过江的历史,黄石阳新、江西瑞昌和湖北武穴三地携手迈入了“同城时代”。黄石、黄冈两地正以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城市群的姿态,刷新一江两岸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

阳新东
见证者说:
上巢村村民黄卫东:“自武穴长江大桥通车后,上巢村村民出行更方便了,到周边县市仅需十几分钟,上巢村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显!现在港口物流产业正在建设,村民以后在家门口就业方便多了!”
上巢村村民黄细进:“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来,上巢村发生很大变化。过去的残垣断壁、旱厕正逐步拆除,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沟渠顺畅,小花园、小菜园具有特色,当家塘变为景观塘,健身器材安到了家门口。现在的上巢村正向着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滨江美丽新村迈进!”(记者 万泰然/文 李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