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家在长江边

【家住长江边】大冶湖畔,绿色生产力向“新”而行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08-29 21:13

近年来,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始终坚持国家高新区“高、新”定位,以奋进全国百强高新区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紧紧围绕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示范区、武汉都市圈核心区重要节点园区。


鸟瞰大冶湖畔大冶中心城区


峥嵘三十载,从县(市)级经济开发区的匠心初具,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头角峥嵘,再到踏上奋进全国百强高新区征途,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金石铿锵,步履坚定,走出了一条“高”“新”引领产业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潮涌大冶湖 绿色园区向“新”而行


大冶湖,作为黄石最大的通江湖泊,流域面积1106平方公里,水面面积54.7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39.8公里,自西向东流经13个乡镇,属长江中下游南岸的一级支流,是黄石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


  沿湖水向西,尹家湖、红星湖、三里七湖等支流水系,如明珠连缀,渗入大冶市中心城区。城区以北,湖泊环绕处,碧波潮涌间,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正奋楫逐浪,向新而行。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位于武鄂黄黄都市圈八大城市组团之一的黄石-大冶组团,处于黄石市与大冶市对接区域,是双城产业核心区域,具有兼容接受南北辐射,便于东西拓展的区位优势,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距离长江中上游最大单体港——黄石新港仅20公里,距亚洲最大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10公里,距离光谷40公里,是武汉都市圈和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节点园区,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


大冶湖高新区俯视图


30多年前,伴随着“开发区大有希望”的春风,1992年8月,大冶罗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


1994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大冶罗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大冶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黄石市决定将大冶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努力将高新区打造为黄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同年升格为全省首批“省级开发区”,机构名称改为“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8年2月,已更名为“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大冶湖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形成了“一区三园”(一个高新区,罗桥、灵成、黄金山三个工业园)的园区架构。


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一串串闪亮的足迹,见证了这个开发区的成长印记。‍


大冶,曾经GDP的60%以上与矿业资源有关,有过十万之众“淘金大冶”的经历,也有过“武钢粮仓”之美誉。


然而,地下资源、生态环境频频示警,大冶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城市全方位转型之路。


昔日“大兴炉冶”,今日“高新炼金”,作为大冶整体转型的排头兵、示范区,绿色、创新、高质量,新的时代赋予了高新区新的发展使命。


现如今,园区汇聚了长城汽车、劲牌公司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火炬有色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还拥有省属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和青创园,各类国家级和省市研发平台众多、创新创业活动丰富多彩,创新氛围浓厚。


技改升级 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


国家高新区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承载区,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作为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之一。近年来,正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运用5C+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加快实施‘智改数转’行动,推进园区新材料、铝型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经发局负责人表示。


“相较于传统单式炉,我们新引入的双式炉则会通过主副两个熔制炉,将原材料破碎筛选后再投炉生产,不仅减少污染排放,还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华力科技熔铸车间主任曹东栋告诉记者,作为传统铝型材企业,华力科技通过产业转型,做到提质、增效、降本、可持续,迈上了走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


实美科技生产车间


在绿色潮动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除了绿色生产,绿色产品也成为园区铝型材企业的新选择。在实美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外表酷似红木家具的橱柜、衣柜、酒柜等全铝家居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仿古设计、厚重质感、木质花纹的铝型材家具不仅不易变易,抗击打性强,而且因为零甲醛、绿色环保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


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峡谷,白鹤滩水电站巍峨耸立。作为“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换热器来自大冶湖高新区企业——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实施智能化、数字化工厂改造,其产品扩展到水电、石油化工等领域。


“一是储能,二是低温热能利用,换热器可以解决设备运行过热问题,还能节省能源消耗,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迪峰换热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兴绿色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换热器行业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市场对换热器设备需求将是一片蓝海。


“目前公司矿业装备的具体款式有17个类别20种产品。”湖北金诚信矿业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饶有兴致地介绍,包括锂蓄电池铲运机、无人驾驶纯电动铲运机等,多年来经历了许多个国内从“0”到“1”的突破。


“我们新研发的KAT307EV,就是一款以锂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新能源铲运机,一次充满电可连续铲装作业4小时以上,还能轻松对接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矿山系统,实现矿山全局或局部的无人化。”据金诚信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长时间的科技攻关和实验验证,该设备不仅能在-10℃的环境下正常运转,还能在各种地形如履平地。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正依托迪峰换热器、东贝电机、冯家山硅纤等龙头企业,推进换热装备、智能变频电机等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升级。目前,园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28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12家,园区铝型材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湖北省首位。


培育新兴产业 厚植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和湖北产业布局,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大健康和光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融通高科研发大楼


“独角兽”企业融通高科,其产品终端应用于动力、储能和消费电子三大领域,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自2019年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以来,1亿,10亿,100亿,三年三大步,于2022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跃居行业第三。


“新引进的铸造生产线采用自动下芯、铁水自动转运、熔炼自动扒渣等。我们的精加工工艺也采用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全封闭自动转序、检测等先进的工艺方法,所有工序均由电脑自动控制,实现了机加工、检测、表面处理无人化操作。”东贝铸造安全生产部副部长陈兴说。


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攀宇工业园,东贝铸造有限公司25万吨精密材料制造项目成功投产,主要发展先进车用材料及制造装备汽配铸件,通过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智慧工厂建设,融合原材料供应链、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生产链和销售服务链,实现大批量定制化汽配铸件生产。


“我们经过新投入生产的旋压工艺处理的车轮,不仅更轻更薄,综合性能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立中车轮(湖北)有限公司负责人自豪地介绍。


立中车轮自动化生产线


立中车轮,全球第四大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抢抓新能源车轻量化风口,依托大冶铝型材产业,进军宝马、长城等汽车产业链,发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


融通高科、东贝铸造、崛起造车新势力——以长城汽车大冶基地为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孕育成型,到2026年,一个500亿级的产业集群有望诞生。


“随着生产线改造升级和相关技术的进步,我们公司的产品可以面向规模体量更大、产品更高端的企业,现在我们供货的企业有不少都是上市公司。”湖北信永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昌凤表示,预计今年公司业务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湖北信永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容式触摸屏、玻璃面板等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到各品牌行车记录仪。


大美科技产品展示大厅


“通过模块化的拼接,我们可以生产出各种造型、尺寸巨大的显示屏。我们生产的LED屏模组,可以衍生出无限的可能。”大美科技研发总监叶华敏表示,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新区包保秘书随时为企业解决问题,项目的投产非常顺利。


大美科技公司由美亚迪2023年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0亿元,一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LED器件封装线、软模组、户外彩屏生产组装线及MiniLed超清显示屏生产线。


大美科技“一块屏”快速投产的故事,也是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企业高速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延伸完善的缩影。


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沿着大冶铜都大道从空中俯瞰,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展旺产业园、智慧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正加速集聚发展,周围大美科技、信永辉电子、仕上电子等一系列电子信息企业也在不断推动技改创新,融圈入群,订单量日渐攀升。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呈由点及链、聚链成群的态势蓬勃发展。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大健康和光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正构筑起大冶湖高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园区核心区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200家,实现三年翻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46家,省级以上专特新企业59家,其中国家级7家。


大冶湖高新区首届产品展销会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供需对接活动现场


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如何推动“三链”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关键一环。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与湖北理工学院共建首批省属大学科技园,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园区80余家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武汉高校开展研发合作,孵化科技型企业及优质创新项目近50个。积极对接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深入开展“进企业、摸需求、促创新”、平台宣传推广和企业、专家对接活动,促进技术、人才、金融、场景精准匹配对接。还成功举办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首批供需对接签约活动,目前累计发布需求266条,首批促成50家企业、59条需求实现匹配对接。


“高新区将始终坚守绿色发展‘主色调’。”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冶湖高新区还将在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加快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智能的未来经济体系。


大冶湖畔浪潮涌动,绿色发展的底色不变,改革转型的决心不变,锐意创新的魄力不变。风正好扬帆,黄石大冶湖高新区这艘高新巨轮,还将再次劈波斩浪、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