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全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复工复岗情况
截至5月5日,全省亿元以上续建项目人员复岗率95.9%,其中武汉市亿元以上项目复岗率82.9%。春节以来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94个,其中交通基础设施36个、水利9个、能源12个、社会事业91个、生态环保29个、市政基础设施91个、重大产业项目588个、其他项目138个。
(二)全省能源运行情况
5月4日,全省电网日用电量5.34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7.27%;最大用电负荷2500.3万千瓦,同比上升8.69%。其中武汉电网日用电量1.36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91%;最大用电负荷665.1万千瓦,同比上升1.68%。全省55台20万千瓦及以上主力火电机组开30台。全省天然气日消费1279.6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8.8%。全省成品油日消费21663吨20992吨(汽油12725吨、柴油8267吨),同比下降0.9%。
从电力监测情况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为89。分行业看,复工电力指数最高的5个行业依次为:医药制造业(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9),食品制造业(99),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98), 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95)。分市州看,除神农架外复工电力指数最高的3个市州依次为:天门(96)、十堰(95)、潜江(95)。
(三)交通恢复运营情况
5月4日,全省公交车恢复运营线路1594条,恢复比例95.6%;恢复运营车辆15804辆,恢复比例69.0%;巡游出租车恢复运营车辆41662辆,恢复比例99.2%;网约车恢复运营27139辆,恢复比例98.1%。
客运方面,全省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到发旅客总量为51.3万人次,环比前一日上升29.2%,较去年同期下降84.8%。其中,铁路到发旅客29.5万人次,环比上升29.4%,同比下降67.5%。道路发送旅客20.4万人次,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91.6%。水路发送旅客0.34万人次,环比下降12.8%,同比下降83.0%。民航到发旅客1.06万人次,环比下降14.5%,同比下降89.3%。高速公路车流量310.11万辆次,环比昨日上升7.7%。
货运方面,铁路运送货物11.3万吨,环比前一日下降1.6%,较去年同期下降23.7%。民航发出货物153吨,环比上升183.3%。武汉港(水运)出港111艘次,环比上升4.7%;出港货物75263吨,环比上升10.6%;出港集装箱1434标箱,环比下降53.2%。
省(邮政)收派件总量1206.0万件,为去年同期的149.2%,环比上升3.6%,其中揽收包裹477.0万件,为去年同期的124.6%,环比上升3.2%、投递包裹729.1万件,为去年同期的171.4%,环比上升3.9%。中粮集团湖北区进出货物 2767吨,环比下降21%,比去年同期发货量上升17%。武港集团完成全港吞吐量11.1万吨,环比上升16.8%;集装箱量1723TEU,环比上升32.6%;商品车730辆,环比基本持平。
二、“五一”期间全省文旅市场情况
2020年“五一”小长假,是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的第一个小长假。“五一”期间,全省文旅市场热度缓慢回升,假日旅游安全平稳有序。全省25个重点景区22个开放,5月1至5日22个重点景区接待游客83.47万人次,占核定承载游客304.2万人次的 2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4.3万元。其中,5月1至4日全省22个重点景区接待游客6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8.4万元,分别同比下降81.41%、76.3%。
全省假日旅游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文旅市场安全有序。各地按照提前预约、分时入园、间隔游览等要求,落实预约、测温、扫码等防控程序,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全省文旅市场秩序井然,未发生涉疫等突发事件。二是市场热度缓慢复苏。受疫情影响,“五一”期间我省文旅市场仍然比较低迷,市场回暖尚需时日。全省大部分景区人流较少,武汉东湖、黄鹤楼景区、荆州古城、襄阳古隆中、十堰武当山等5A级景区同比人流量均
下降80%以上。全省假日旅游监测的22个重点景区中,仅宜昌三峡大坝、三峡人家、荆州古城、钟祥明显陵达到单日承载量的近一半。 三是创新举措激活文旅市场。武汉向全体在汉人员投放“武汉消费券”,单张文体旅游消费券达80元。荆州启动“旅游惠民月”活动,咸宁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在本地开展团建、爱国教育等工会活动,襄阳、十堰、随州等地的景区纷纷推出低价优惠活动。四是开放式游览备受青睐。假日期间,天气整体晴好,客流由封闭型景区流向开放的乡村和山岳湖泊,周边游、踏青游、自驾游、乡村游等中短途线路受到游客欢迎,非景点式的乡村旅游较为火爆。黄陂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木兰天池、木兰草原等景区及周边农家乐人气较旺;荆州市荆州区、监利县、石首市的生态农庄、农业生态园等吸引不少游客;仙桃市梦里水乡平均日接待量在1500人以上,最高日达2500人。五是智慧旅游助力疫情防控。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灵活用好各项智能手段扎严防控篱笆,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武汉市部分景区联合在线旅游平台推出了线上购票预约和旅游产品预售等方式促进文旅消费。木兰花乡等景区均可在携程、美团等线上平台上采取无接触式网上购票、现场自助扫码或刷脸入园。六是云端服务提供文化大餐。受疫情影响,全省公共文化场所暂未开放。各单位主动作为,采取线上服务方式为市民提供假日文化大餐。省博物馆开展网上微课堂,带领观众线上欣赏珍贵文物,深入度“云游”湖北博物馆;5月2日央视新闻新媒体直播夜游省博物馆,探寻荆楚文化瑰宝。省京剧院微信公众号推送CCTV-11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组录制的系列京剧折子戏,与观众一起重温经典。省图书馆持续推出宅家阅读系列、长江读书节讲书人大赛,阅读疗愈直播等形式多样的云端服务。辛亥革命博物馆推出“五一国际劳动节”云课堂:争当战役红领巾,少年勇担当—少年中国说”。
三、市州做法
十堰市利用“五一”假期追目标抢订单抓生产,以东风商用车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域企业抢订单抓生产,坚决打赢经济发展战。一是科学调度,统筹安排。成立节日企业工作专班,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的跟踪调度,相继召开装备产业发展座谈会、专用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等专题会议,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不断强化措施、抓好调度。二是全面推进企业达产达效。深入开展“双千、双百、双十、双链、双招”“五双”系列活动,协调解决企业复工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节日期间,全市党员干部下沉企业,认真解决企业节日期间水、电、油、气、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供给,保障企业所需。三是创优环境,落实政策。截至目前,共为首批4976家中小微企业返还失业稳岗资金2089万元,对27家企业发放补贴38.9万元,13.3万户企业享受电价95%的优惠政策,下调中小微企业用水、用气价格,可减轻企业成本1120余万元。四是守牢“防控”底线,加强安全生产检查。节日期间,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进一步强化企业“防控”意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孝感市各景点“五一”期间采取“预约+现场售票”模式,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全市共接待游客24.58万人,次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恢复。出动执法人员59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性单位409家,无重大旅游投诉及安全事故发生。荆门市沙洋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采取主动对接、电话预约、微信沟通、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复工复产登记办证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已为企业复工复产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20件,其中抵押登记7件,抵押面积15.36万平方米,帮助企业实现融资4307万元。恩施州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用,大力推行“不见面办理”。1-4月,全州在湖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共计受理投资项目912个、总投资700.64亿元,其中审批类项目619个,核准类项目19个,备案类项目274个。持续推广“全程网办”、“预约办理”等模式,优化审批服务。仙桃市推行“非接触式”出口退税,主动做好退税服务,切实盘活企业资金链、加速企业复工复产。同时,落实“无差别式”退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按照一类企业标准予以退税,退税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平均退税速度提高50%。疫情期间,先后为20多家企业办理了退税业务236户次,办理退税164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