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经济运行

经济运行

黄石市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13-09-25 07:59   发布单位: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对接武汉,比学九江,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竞进赶超,努力推动黄石转型跨越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黄石自身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增速呈回落趋势,形势较为严峻。

(一)经济仍在增长区间,三次产业均保持增长态势。

据市统计部门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5.1%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增速呈现回落趋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67亿元,增长7.7%。其中,轻工业增长10.3%,重工业增长7.4%,增速分别比前2个月回落2.6个和7个百分点。全市35个行业中,22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4个行业与去年同期持平,9个行业出现负增长。在重点支柱行业中,黑色金属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6%,建材增长2.33%,通用设备制造增长7.5%,化工行业增长14.05%,饮料行业增长30%,纺织行业增长23.8%;有色金属行业下降14.1%,食品制造业下降13%,服装制造行业与去年同期持平。

(三)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一季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56亿元,增长29.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其中,一产业投资6.99亿元,增长157.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18.7个百分点;二产业投资85.74亿元,增长24.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三产业投资60.83亿元,增长28.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7.4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季度,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9个,比去年同期(96个)多73个,增长76.04%。其中,续建项目131个,比去年同期(69个)多62个,增长89.86%;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个,比去年同期(27个)多11个,增长40.74%

产业链招商取得初步成效。全市10个招商分局、55个招商小分队全面出击,在全市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热潮。一季度,全市新签合同项目52个,增长40.54%,计划总投资140.0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1个,投资过5亿元的重大项目10个;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22亿美元,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增幅(25.8%)3.9百分点。合同外资134万美元,增长98.9%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加大。一季度,全市新进规模以上企业67家;新登记市场主体5033户,较去年同期增长 73.91%;新增外资企业2家(西塞山华宏环保科技、开发区蓝宝石基片)。

(四)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市场消费低于预期。

今年以来,我市对外贸易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69673万美元,增长31.3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2.2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5532万美元,增长2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出口34140万美元,增长45.6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1.97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增长13.5%,增速比去年同期(16.3%)回落2.8个百分点,比前2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5.8亿元,增长21.0%,增速比1-2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28.58亿元,增长17.2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4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亿元,增长25.8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42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去年同期前移了4位。地方税收收入12.3亿元,增长22.31%,增速比去年同期(20.95%)提高1.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去年同期前移了6位。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03.94亿元,环比增加36.95亿元,同比增加169.44亿元,同比多增15.83亿元,同比增长18.13%。各项贷款余额731.33亿元,环比增加22.5亿元,同比增加127.54亿元,同比多增36.64亿元,同比增长21.12%。存贷比为66.25%,比去年同期(62.65%)提高3.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速低于短期贷款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9%,低于短期贷款余额增幅(34.55%30.88个百分点。单位贷款增速低于个人贷款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3%,低于个人贷款余额增幅(30.54%17.51个百分点。市区贷款增速低于县域贷款3月末,市辖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52%,比县域贷款增幅(31.46%)低13.94个百分点。

(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跌。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去年同期(4.1%)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涨幅达5.6%,居住类涨幅为4.1%,医疗保健类持平,烟酒业、衣着类、家庭设备类、交通通讯类、娱乐教育类分别上涨1.2%0.1%0.8%0.8%0.8%

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在去年同期下降7.1%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0%,其中冶金工业下降5.0%,纺织工业下降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在去年同期下降5.9%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虽然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十分突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认真研究解决。

(一)部分指标增速回落。

一是与去年同期相比,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为我市自2010年以来单季最低增速,仅比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时的2008年四季度(1.9%)、2009年一季度(4.5%)略高。在三次产业中,仅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4.3%)加快了0.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17.2%7.7%)回落10.6个、2.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17.3%)回落9.6个百分点,为我市近3年来的最低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11%左右)低3.3个百分点。在三大需求中,除出口外,投资、消费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分别回落了1.2个、2.6个百分点。

二是与前2个月相比,增速回落。在主要经济指标中,一季度与前2个月相比,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有所加快外(分别加快1.4个百分点、11.5个百分点),其他几个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速回落5.53个百分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回落了6.5个百分点。

(二)支柱产业、企业面临困难。

受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下跌等市场因素,国家加快推进九大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等政策因素影响,我市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面临较大困难。从重点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产值仅增长2.06%,比去年同期回落10.8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产值下降14.1%,而去年同期为增长17.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2.3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2.0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13%,服装行业产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2月份,34个在统行业中,有17个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其中,纺织服装、化学原料制造、建材(水泥)利润降幅在50%以上。从重点企业看,全市50家重点企业中,就有25家企业产值出现负增长。其中,大冶有色下降21.84%,新冶钢下降2.97%,华新下降4.64%,新鑫钢铁下降37.23%,山力兴冶薄板下降20.34%,美尔雅下降14.67%,西塞山电厂下降34.45%

主要原因: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我市主导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一些企业产量增长,产值下降,利润减少。如大冶有色的精炼铜产量增长36.72%,由于阴极铜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3500/吨左右(目前56000/吨),产值反而下降21.84%;华新水泥均价30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50/吨;新鑫钢铁的螺纹钢均价分别为3500/吨,均较去年同期下跌400/吨。此外,部分企业因多种原因,产能发挥不够,导致产值下滑。如西塞山电厂、驰顺化工设备检修了1个月,天源化工、成美建材、立峰纺织新上项目,美尔雅因原材料成本上升、美岛因用工缺口控制了产量。

(三)投资增长后劲堪忧。

一季度,我市投资虽然保持了30%的较快增长速度,但总量仅居全省第8位(落后于武汉、宜昌、襄阳、咸宁、荆门、荆州、黄冈),增幅仍居全省倒数第2位(仅高于武汉市20.5%)。当前,我市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建安营业税不增反降。据市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一季度全省建安营业税增长29%,而我市却下降25%,为全省17个市州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城市。其中,大冶市下降0.2%,阳新县下降9.5%, 城区下降45%二是续建项目支撑不足。一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的131个续建项目总投资468.35亿元,截止3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59.43亿元,已完成总投资的76.7%,余下投资额仅108.92亿元。按照今年突破1000亿元的投资工作目标,后三个季度还要完成846.44亿元,其中近700亿元要靠新开工项目。三是城区项目严重不足。全市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冶市、阳新县和市开发区,城区项目数量不足。在一季度全市实施的169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中,大冶市(70个)、阳新县(32个)、市开发区(40个)就占了142个,占全部项目总数的84%4个城区一共才27个,占比不到20%。在新开工的38个项目中,大冶市就有24个,占全市的63%;市开发区有7个,阳新县和4个城区一共才7个。四是资金到位情况不够理想。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72.08亿元,增长5.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9.8个百分点,低于投资增速24.2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渠道看,除自筹资金到位136.28亿元,增长13.1%外,其他途径均为负增长。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10.03亿元,下降19.2%;国内贷款到位12.85亿元,下降2.8%;利用外资到位0.09亿元,下降89.2%;其他资金到位12.84亿元,下降23%

(四)市场消费较为低迷。

受国家有关政策影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明显回落。突出表现在:一是餐饮业下滑明显。一季度,全市餐饮业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增长2.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3个百分点。部分较高档的酒店餐费收入出现负增长。如磁湖山庄下降4%,三五轩下降11%,曼晶酒店下降28%,海观山宾馆下降34.8%二是衣着类商品销售低迷。如金虹大厦销售额下降29%,新百百货销售额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三是大宗商品消费增幅下滑。如汽车类消费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金属材料类商品销售额下降20%

(五)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月份,全市仅大冶市、铁山区增速达到20%以上,分别增长24.3%28.6%,但铁山区块头较小,基本上起不到拉动作用。增速在10%以上的仅阳新县、西塞山区2家,分别增长13.9%11.3%。黄石港区、下陆区、市开发区增速均为个位数,分别增长9.4%1.9%9%。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多数增长不足,对全市经济总量影响较大。

(六)关联指标突显隐忧

从财政税收指标看,一季度,我市增值税增速下降5.9%,“三项税收”(商务服务和租赁服务业税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税收、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下降5.8%,一般公共支出下降0.4%

从工业用电量来看,一季度,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4.88亿千瓦时,下降1.44%。全市工业用电量19.56亿千瓦时,下降2.17%。其中,3月份6.7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6081万千瓦时,下降8.23%,主要是新冶钢、新鑫钢铁、华祥水泥、连永锰业4家企业,共减少5713万千瓦时,占3月份全市工业用电减少量的94%

从货运量来看,一季度,全市货运量2039.7万吨,增长12.6%,增速比去年同期(17.4%)回落4.8个百分点,比前2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629848万吨公里,增长16.5%,增速比去年同期(23.2%)回落6.7个百分点,比前2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以上指标,直接影响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总量经济指标的核算。

三、当前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未来一段时期,我市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和发展同在。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更为重要的是,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让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在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平衡,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使得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形势整体不容乐观。消费方面,由于中央限制三公消费继续影响短期的消费市场,而内生型的消费还未启动,料短期内消费继续低位徘徊。出口方面,当前外需可能在美国减赤、欧债危机波动的影响下有所放缓,内需可能在改革稳步推进下有所提升, 由于外部及内需的不确定性,实际的进出口增速可能需要下调。投资方面,国内稳增长政策促使投资增速逐步回升,尤其是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继续加快。

对于今年全市的经济工作,市委、市政府年初都已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此,我仅针对当年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结合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研判,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竞进提质”总要求,强化赶超目标落实。

尽管目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仍然要坚决落实市委提出的“对接武汉,比学九江,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奋力赶超,努力实现争强进位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要努力赶超荆门,进入全省前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努力赶超荆门,力争重进前4强;固定资产投资咸宁、荆门、荆州、黄冈竞争激列,要努力赶超他们中的1个,力争前进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努力超超十堰,力争进入前8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要努力赶超孝感,力争进入前5位;外贸出口要努力赶超宜昌,力争进入前2位。市直相关部门要制订具体措施,并狠抓落实。

(二)努力扩大投资不动摇,增强增长内生动力。

在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我市当前稳增长、长远谋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三驾马车”中名副其实的“驾辕之马”。在三大需求中,我们尤其要坚定不移地抓投资、抓项目不动摇。一是要尽快建立并落实推进项目投资的“五个机制”,即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前期项目倒逼机制、项目开工促进机制、投资统计协调机制、投资督办考核机制。二是要加快推进项目投资的平台建设,就是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尤其是要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项目建设的硬环境。三是要提升干部抓项目的“四个能力”,即策划项目的能力、引进项目的能力、实施项目的能力、争取项目的能力。

(三)着力解决项目落地难题,落实产业招商成果。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产业链招商势头良好,一大批项目成功签约。但仅仅签约还不够,还要让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引项目和建项目并重,按照洽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促投产的思路,强力推进招商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要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加强协调,及时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困难和问题,促使签约项目尽快落地。

(四)突出抓好对上政策争取,打造黄石政策高地。

近年来,国家、省里先后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这些规划的配套政策具有极高的含金量,经积极争取,黄石均在规划范围之内。积极争取这些重大政策,无论是对于黄石近期发展,还是长远战略,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要密切跟踪国家和省里的规划编制进度和配套政策出台信息,加强政策研究,抢抓机遇,积极争取重大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黄石中部的环大冶湖开发、西部的工矿废弃地试验区建设、东部的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

(五)加强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针对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建立全市经济形势月度分析制度,及时研判形势,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深入分析研判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及时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二是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引导企业积极争取、利用国家支持政策,顺势而为,借力发展。三是全面分析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了解全市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开拓、要素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化忧解难,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四是加强部门统计数据协调,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等指标的核算,涉及到财政、金融、交通、房产、税务等多个部门的统计数据,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六)深入持久开展“春雷行动”,巩固优化环境成果。

市委开展的“春雷行动”,使黄石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要继续深化“春雷行动”,形成长效机制,让“春雷”在黄石的上空持续鸣响,在干部职工的头脑中时刻警醒。一是要建立对机关作风明查暗访、对违纪行为严肃惩处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建立对部门服务承诺的经常性督办机制,对没有履行承诺的部门要通报批评。三是要建立对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的落实检查机制,打造最优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