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关于《湖北西塞山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评估报告

来源:    时间:2016-06-28 09:18

关于《湖北西塞山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评估报告

 

 

 

省发展改革委:

  受贵委委托,我公司组织有关专家于 2016  3 月对《湖北西塞山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估。编制单位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和建议,对原《规划》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

现将我公司对该《规划》的评估意见报告如下:

 

一、 开发区概况

 

(一)开发区基本情况

  湖北西塞山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西塞山工业园)是创建于 2008 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5 年园区工业总产值 295亿元,其中特钢延伸及加工产业 124.79 亿元、占比 42.3%生物医药产业 39.83 亿元、占比 13.5%;精细化工产业 87.62亿元、占比 29.7%;装备制造产业 29.5 亿元、占比 9.9%;其它产业 13.26 亿元、占比 4.6%

  西塞山工业园已基本形成以钢铁、医药、建材、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园区龙头企业新冶钢处于全国钢铁行业前列,骨干企业振华、芳通、玖久精密数控设备公司等企业处于行业领先,产业带动优势明显。产业空间布局包括特钢及配套产业园、生物医药园、精细化工园、装备制造园等一区多园

  西塞山工业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用地面临窘境、建设资金不足、体制机制不顺等。

 

(二)规划期限、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西塞山工业园已批复范围及拟发展范围,东接韦源口镇,西至黄石新冶钢,南达黄荆山 50 米等高线,北抵长江干堤,用地东西长约 15 公里,南北宽 2.3 公里,总面积为 29.22 平方公里。规划期为 2016 年至 2020 年。

评估认为,西塞山工业园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规划期限、规划范围明确。

 

二、 关于产业发展原则、发展目标的评价

 

(一)发展原则

《规划》提出的西塞山工业园产业发展原则为:顺应政策、衔接规划,产业集聚、特色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市场主导、创新驱动。

(二)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西塞山工业园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力争把西塞山工业园建设成为黄石市区产业、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极。具体目标如下:

经济总量: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44.6 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 575 亿元;区域内税收总额约 15.46 亿元;入驻工业企业达到 447 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97 家,每年培育新增 2 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增 3 个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

  科技创新:到 2020 年,研究开发(R&D)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50%;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年均增长 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品种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品种数年均增长 8%以上;新建立 15

企业技术中心、产品开发中心。

  绿色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重要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业三废治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工业投资项目环境保护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到 2020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 3.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 90%,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98%,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 95%,开发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80%以上。

 

 1 西塞山工业园 2020 年产业发展目标

 

指标

指标

 

2015

2020

年平均

指标

类别

 

增长率

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8.5

144.6

13%

预期性

 

 

 

 

 

 

 

经济

工业总产值(亿元)

 

295

575

14%

预期性

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8.01

105.86

16.5%

预期性

 

 

 

 

 

 

 

 

税收总额(亿元)

 

9.61

15.46

11%

预期性

 

 

 

 

 

 

 

企业

工业企业数量(家)

 

245

447

16.5%

预期性

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10

20

20%

预期性

 

 

 

 

 

 

 

科技

研究开发(R&D)投入占生产总

 

3

预期性

值的比重(%

 

创新

 

 

 

 

 

 

 

 

 

 

 

科技创新投入占 GDP 总量(%

 

≥1

预期性

 

 

 

 

 

 

 

 

 

 

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

 

98

约束性

 

 

 

 

 

 

 

 

污水处理率(%

 

98

约束性

 

 

 

 

 

 

 

绿色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3.5

约束性

发展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约束性

 

 

 

 

 

 

 

 

城镇污水处理率(%

 

98

约束性

 

 

 

 

 

 

 

 

单位 GDP 地耗下降率

 

30

约束性

 

 

 

 

 

 

 

生态

空气质量优良率

 

≥80

预期性

环境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5

预期性

 

 

 

 

 

 

 

 

评估认为,《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基本符合西塞山工业园实际,发展目标基本合理。评估建议,结合西塞山工业园产业发展现状、宏观经济形势等进一步科学预测发展速度。

三、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

《规划》提出,根据现实基础、成长潜力、产业支撑等方面,选择特钢精深加工和生物医药作为西塞山工业园主导产业、精细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作为培育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

评估认为,西塞山工业园选择的主导产业基本符合园区发展实际和相关产业政策。

四、 关于产业发展主要任务的评价

(一)特钢精深加工

《规划》提出,按照提质升级、智能改造、兼并重组的思路,加快推进园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特殊钢研发、生产、销售基地。重点发展中高端特钢产品,延伸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零部件等特钢关联产业,加大对模具材料及模具集聚园以及特钢企业兼并重组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增强产业关联度。到 2020年,力争园区特钢及延伸产业实现产值 350 亿元,实现利税15 亿元。特钢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方向和途径为:

  1重点支持新冶钢转型升级,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改造。通过对钢材的热处理和机械加工,为下游产业提供高品质的终端和近终端产品,打造稳定的特钢产业供应链。升级新冶钢实验室,实施工艺技术集成及智能化制造项目,增加探伤精整工序,加强特钢产品热处理技术应用项目,开发工模具钢、轴承钢、不锈钢、特种钢管等中高端特钢产品。实施特殊品质高级无缝管改造工程、特钢结构调整工程项目、新建优质特殊合金钢棒线生产线项目,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品种规模效益。推进新冶钢特钢产业园建设,实施特殊钢产品延伸项目。

2依托新冶钢为汽车行业供应材料,以新冶钢汽车零部

件公司楔横轧技术作为切入点,引进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深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为汽车行业配套生产各类汽车配套产品,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3加快推进模具材料工业园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厂房建设进度,依托浙楚联盟公司企业港平台,引进吸纳智能模具制造企业,延伸发展园区模具钢产业。支持浙楚企业港建立模具钢交易市场,使园区模具钢特色产业在升级、延伸、配套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特钢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领域为深冲钢、装甲车用钢等国防装备用钢,铁路弹簧钢、调质钢、渗碳钢等铁路、汽车用钢,钎具钢、钎头钎具等工程机械、矿山用钢,冷、热作模具钢、三级船用锚链用钢等工模具、船舶用钢,石油用管、锅炉管坯等石油、锅炉用钢。

  《规划》共策划特钢精深加工产业项目 12 个、总投资13.5 亿元。


(二)生物医药

    《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初步建成以芳通、灿禾、博凯、法姆为主体的生物医药园,打造武汉光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黄石生物医药园核心区,力争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 50 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以支持芳通公司上市为契机,重点围绕甾体激素、氨基酸、抗病毒原料药等优势门类,加强关键工艺创新,提升原料药技术和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等生物医药产业。加强与光谷生物城建立常态化联系,吸引化学药制剂、医药中间体企业在园区落户或设立分公司,支持博凯、灿禾、法姆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加强产业集聚和协作,打造武汉光谷生物城原料药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 GMP 厂房、公共技术平台等,打造服务完备的平台体系,引导本地生物医药企业和区外引进企业入园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疾病等重点产品;蛋白结合疫苗、治疗性疫苗、新型佐剂疫苗等新型疫苗,治疗性抗体药物、单克隆抗体诊断和研究试剂。

《规划》共策划生物医药产业项目 5 个、总投资约 4.6亿元。

 

(三)精细化工产业

《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形成以振华、伟腾、亚马逊、

超特等为代表的一批精细化工骨干企业,力争实现精细化工产业产值 50 亿元。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振华公司上市融资,拓展空间发展新项目,重点培育和打造铬基材料产业链;鼓励振华公司与下游厂商联合,积极开发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等领域的高端铬基材料,综合利用铬盐废渣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及冶金建筑材料;提升产品生产工艺及研发能力,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技术服务体系,开拓营销渠道及营造品牌。

精细化工重点发展领域为:(1)涂料:汽车、家具高档环保涂料,涂料用无机颜料和配套树脂、助剂、填料、溶剂;(2)铬盐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红矾钠、铬酸酐、氧化铬绿等铬盐产品,重点培育铬基材料产业链;(3)日用品:合成洗涤剂、美容、护肤等产品;(4)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芳砜纶等高性能纤维。

《规划》共策划精细化工产业项目 6 个、总投资约 5 亿元。

 

(四)装备制造业

  《规划》提出,按照智能化、专业化、绿色化、服务的发展方向,以特钢产业为依托,发展成套装备制造,打造高品质装备制造基地,到 2020 年力争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 100 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产业发展重点:利用新冶钢的装备优势和产品研发优势,建设高铁车轴生产线,生产高铁车轴、风电轴等回转轴类件。依托荣旭彩丞 3D 打印项目,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引进智能化、自动化等高端领域项目,提高制造水平和智能水平。支持机械产业以区域内输送机械、风动机械、冶金机械、采掘机械企业群为主体,促进园区机械产业扩规、升级发展。

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发展途径包括:加大园区招商、产业招商的力度,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联盟,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高端装备人才支撑。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为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等重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机械装备再制造、其它装备制造(中小清洁环保能源设备、特种起重设备、铁路专用设备、舰船特种装备和民船配套设备)。

《规划》共策划装备制造业项目 4 个、总投资约 2.9 亿元。

 

(五)现代服务业

《规划》提出,到 2020 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业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实现服务经济的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为:

   1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产业销售渠道。建成专业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培育电子商务品牌

企业,促进企业二次升级、筹建产业联盟;探索展示+平台+物流+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特钢、汽车零部件等专业特色市场。

   2建立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专业中介顾问服务。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壮大实力,加快吸引银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进入园区;鼓励和扶持地方投资担保机构发展。协调金融机构与园区内各企业的合作,拓宽园区企业融资渠道。引进专业性强、知名度高的会计、审计、律师等机构,扶持本地商务服务中介机构做大做强。严格行业准入制度, 规范中介市场和中介经营主体行为。

   3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增强物流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物流园区的建设,引进和培育物流人才,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物流业规模化发展。发展以特钢物流为重点的专业化物流,加大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发展。鼓励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

评估认为,西塞山工业园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发展重点较为明确,基本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建议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并合理设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目标。

 

五、 关于产业布局的评价

   《规划》提出,西塞山工业园主要布局特钢精深加工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四个园区。特钢精深加工产业园,规划用地 6.54 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特钢及延伸加工产品。其中:(1)特钢制造区,西至西塞山工业园规划范围边界,东至张志和大道,北至长江,南至黄石大道,围绕新冶钢生产特钢产品;(2)钢管制造区,西至石磊山路,东至大排山路,北至道士 路,南至张志和大道,围绕加恒实业等企业发展冷拔钢管及钢管深加工业;(3模具制造区,西至石榴园路,东至三园路,北至张志和大道,南至西塞山工业园边界,围绕三冶模具等企业发展模具及模具锻造产业;(4)配套及延伸加工区,包括特钢配套产业区、特钢延伸加工一区和二区,园内围绕隆源冶金等企业发展特钢钢材及钢渣精深加工业,围绕阳光机械等企业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机械零部件。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用地 0.7519 平方公里,西北至猫矶港路,东北至河西大道,西南至陈家湾路,东南至中宏路,主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精细化工产业园,规划用地 0.7926 平方公里,西至石榴园路,东至三园路,北至河西大道,南至张志和大道,主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用地 0.4915 平方公里,西北至二龙路,东北至河西大道,西南至细陈家湾路,东南至猫矶港路,主要发展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等重型机械和节能环保装备。

评估认为,西塞山工业园产业总体布局和用地指标基本明确。

 

六、 关于保障措施的评价

《规划》提出了十个方面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园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优化园区环境;以投融资规划指导建设、设立良性滚动开发目标;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搭建科研服务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区域影响力,树立长乐品牌;加大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注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园区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切实做好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和其他规划的协调;规划实施等。

《规划》提出,西塞山工业园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建设标准,按照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的原则,高效利用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措施有:加强供地管理;控制项目用地量;提升土地效能;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顾问团或专家团;建立土地集约利用长效宣传机制;加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的应用;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与协调,慎重对待城市用地性质变更问题。

《规划》提出,西塞山工业园遵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准入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发生。环境保护的主要举措有:规范入园项目技术要求;实行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入落实入园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

评估认为,《规划》提出的保障措施较为全面,对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七、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规划》分析了对西塞山工业园的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了主导产业、培育产业、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拟定了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库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对下阶段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注重产城融合发展。

2.结合西塞山工业园产业发展现状、宏观经济形势等,进一步合理设定经济发展指标,并注意各项指标的协调性。

3.按相关要求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附件1.评估人员和专家组名单

 

 

 

 

 

 

湖北省工程咨询公司

 

2016  6  8

 

 

 

附件 1

 

评估人员和专家组名单

 

评估人员名单:

 

副 总 经 理 :包 景项 目 审 定 人 :包 景项目四部主任 :黄 屹评 估 负 责 人 :谢红生

 

参加评估人员 :陈珊珊 刘驰 徐文亮 万善强 游志诚

 

 

 

 

专家组名单:

 

 

姓 名

单位

专 业

职称

杜春丽

武汉工程大学

产业经济

教授

徐宏毅

武汉理工大学

现代服务业

教授

江进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机械工程

教授

樊李红

武汉理工大学

生物医药

教授

包  景

湖北省工程咨询公司

综合经济

高级工程师

岑幼明

省发改委

开发区管理

高级经济师

杨文森

省国土厅

土地资源利用

高级工程师

鲁汉军

省环保厅

环境保护

工程师

严山艾

省住建厅

城市规划

工程师

何良伟

省统计局

统计分析

高级经济师

喻朝阳

黄石市发改委

宏观经济

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