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民营企业反馈的“政策查找难、申报难、兑现难”等问题,创新推出全省首个智能化综合惠企政策服务平台——黄石“政策计算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现已收集并持续更新国家、省市涉企政策2500余条,针对380余项政策实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累计兑现民营惠企资金14.16亿元。同时,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改销号惠企政策不兑现等问题67个,督促兑现部门拖欠企业账款、航运补贴等各类资金3.62亿元。我市在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地级市之一。
二是积极推动市场主体诚信建设。充分运用信用“红黑榜”引导民营企业守信经营,先后为143家A级纳税企业发放“税易贷”18.24亿元,412家诚信企业发放“信易贷”61.41亿元,今年上半年“信易贷”注册用户同比增长83.41%。进一步健全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主动告知机制,今年以来帮助168家民营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同比增长149%。
三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创建储备库,实行分级管理、分批次申报、全程跟踪指导,今年上半年我市超颖电子、联新显示、迪峰换热器等3家民营企业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16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1家,其中民营企业合计48家,占比82.7%,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是加强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围绕加强民营企业经济运营监测,常态化跟踪监测规模以上以及统计抽样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83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7%,民营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5%,高于全市5.5个百分点。
五是用心用情为企服务。今年初,黄石市发改委制定印发《全市发改系统关于建立完善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的通知》,建立问题解决闭环和月调度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目前收集办理企业诉求问题21项,解决落实7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全市48个省级重点项目中,民营企业项目21个,占比43.7%,重点跟踪解决迪赛化工新材料、新港重工科技等项目用地、能耗等要素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