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杨富春)7月31日,黄石市政府新闻办就今年“十件实事”推进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方面称,今年“十件实事”17个分项已全部开工,整体项目进度已过七成。
截至目前,该市“十件实事”已开工的17个分项中,1739个子项已开工1457个、开工率83.8%,完工子项 1248 个、完工率 71.8%,完成投资 3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71.6%。
在乡村环境方面。1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市州交叉验收。2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完工15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5%。完成中小河流堤防建设8.8公里,改造灌区主干渠8.8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
在交通出行方面。S203黄石段(沿江大道)项目正冲刺全线贯通,大泉路快速化改造、迎宾大道交通设施优化等项目顺利推进,钟山大道快速路建设即将开工,首个城市快速路环线初具雏形。新改扩建“四好农村路”338.8公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5%。建成新能源公共充电桩809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7%。施划停车泊位4925个。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滨湖小区、铜花小区等8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完工后将惠及居民34455户。改造二次供水泵房36个,改造老旧供水管网67公里,解决了数十万居民水压水质问题。开工建设和改造口袋公园11个,开工率92%,新增绿地56.3公顷、完成率80.4%,西塞山风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
在完善公共服务方面。12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大冶的城西北幼儿园、熊家洲幼儿园、城东学校高中部将在9月投入使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档升级改造村卫生室项目154个。建成文体广场、健身长廊、智慧共享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示范工程9个。
在民生保障方面。完成63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规范、改造、新建老年人食堂、老年人助餐点33家。累计为5933名孕妇免费进行无创产前DNA检测。完成27条主次干道无障碍改造。构建租售并举房地产新模式,筹集房源 5699套(间),帮助9187 户(人)新市民、青年人和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妥善解决住房问题。
事关“吃住行学医” 八部门答记者问
问题1:我市今年幸福食堂建设力度很大,请问市民政局是如何推动幸福食堂建设和运营?
市民政局:幸福食堂是党委政府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价廉、安全的用餐。目前,全市50家幸福食堂已经开工47家、开工率94%;完工33家、完工率66%。为了建好并用好幸福食堂,确保幸福食堂持续健康正常运营,重点做到“三个支持”。
一是政府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幸福食堂建设工作,市领导多次带队前往幸福食堂调研。幸福食堂的运营场所基本为国有资产,免费提供运营商经营。同时,我市建立了幸福食堂运营补贴制度,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符合标准、正常运营的幸福食堂每年给予5万元运营补贴,从而减轻了幸福食堂的运营成本。
二是社会支持。建立了“黄石慈善·幸福食堂”基金,动员引导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通过冠名捐赠等方式支持幸福食堂的运营。截至目前,已募集到善款近50万元,募集到的资金将对运营成效明显的幸福食堂予以奖补。同时,引进培育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对幸福食堂进行管理和运营。
三是政策支持。印发了《黄石市“幸福食堂”规章管理制度》,对“幸福食堂”的运营、财务、食品安全、文化等进行规范管理,保障全市“幸福食堂”项目规范化运营,逐步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市城管委及市政公用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对幸福食堂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此举减轻了幸福食堂支出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幸福食堂的建设力度,并尽快投入使用,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谢谢!
问题2:这些年来,我市连续多年大规模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想请问市住建局,更好更高要求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一步将采取何种措施?
市住建局:一是推进共同缔造。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成立小区党组织、多方协商共治、签订居民公约、拆除违法建设、出资参与改造、承诺后期物业管理并缴纳费用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6个前置要求,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切实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是推进小区间公服设施共享共建。编制黄石市完整社区建设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工作。针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地方只愿“划地为牢”服务本小区内改造,导致共同空间统筹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和实施路径,打破社区行政区划,为拓宽、丰富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供支撑。
三是加强“市场化运作”实现收支平衡。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作用,争取上级资金、强化地方资金支持;也积极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将有意向的市场主体“拉进来”,推动多元融资、多方参与。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和精细规划,通过综合整治、拆除重建、低效土地再开发、闲置资产盘活、新建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等多种途径,植入收益性业态,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合理配置。
四是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探索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立法工作,明确加装电梯的技术标准、工作流程,确定加装电梯的现场管理、验收规范和后期运维标准方案,确保流程明晰化、管理规范化。进一步编制起草《加快推进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3年加装2514部电梯的工作目标。
问题3:请问市交运局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一是市级统筹推进。往年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工作都是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推动,这对我市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和脱贫攻坚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但是这种做法已经无法满足“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谋划“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行动,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战略,由市级进行统一规划,将“四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五大产业链、旅游发展等规划有效衔接,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轻重缓急分年度、分阶段、分重点实施,有序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以往农村公路建设都是由各县(市、区)和乡镇、村作为项目业主负责筹融资,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一个是市级安排了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等专项资金用于通村组、产业路等项目建设,缓解了县、乡、村三级建设资金压力;二个是县级政府统筹资金予以一定保障,如大冶市将今年实施的部分项目统筹纳入乡镇的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中,解决了高标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推进“农村公路+共同缔造”“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美丽乡村”等建设,将农村公路作为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进而实现全域经济发展,为农村地区建设的一条条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终将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路、发展路、幸福路,真正实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社会效益。
问题4:想请问目前十件实事中关于水利项目进展如何?今年汛后,围绕守牢水安全底线,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方面还将实施哪些重点项目?
市水利和湖泊局:十件实事中涉及水利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河流建设,目前10公里中小河流堤防建设已完成8.8公里,占总目标的88%。二是灌区建设,富水灌区已全面完工,改造主干渠8.8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十件实事水利的两个方面累计完成投资3960万元,完成年度总计划的90.7%。
另外,对于流域综合治理方面,水利部门将围绕长江、大冶湖、富河、中小河流等重点流域,计划汛后新开工一批项目,主要为:一是湖北黄石段河道整治工程,项目批复投资1.4亿元,目前已开展招标,重点解决长江干堤7处河岸的稳定问题,确保长江堤防安全。二是推进大冶市六湖连通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重点提高大冶湖、保安湖防洪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灌溉及抗旱供水需求。三是推进良荐河、高桥河等一批中小河流,董家口、邹清等一批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一步提升小流域的防洪能力。另外续建项目上,确保今年完成富水下游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富池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推进富池二站新建工程在明年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同时,加快推进阳新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质升级12.2万人饮水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防汛守牢水安全底线,抗旱牢牢保障民生,让水利更好的惠及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问题5:为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市政府将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改造纳入十件实事,想请问市卫健委村卫生室提档升级项目推进情况,项目完工后将发挥什么作用,后续如何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
市卫健委:村卫生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承担着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责,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过去,极少数村级卫生室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功能科室不全,不能满足村民看病就医需求。今年以来,市卫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2023年“十件实事”决策部署,全力落实好“200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改造”这一民生实事,通过破旧村卫生室维修改造一批、危房不达标村卫生室重建扩建一批、特色诊疗设备升级一批、环境布局美化优化一批,进一步推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200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改造已全部开工,已完工154个,预计11月前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提档升级后的村卫生室空间宽敞明亮、环境整洁舒适、医疗设备配置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常见药品种类齐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能基本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打通服务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让村民实现“头痛脑热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在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方面持续发力,严格落实村卫生室三级包保责任制,对村卫生室人员配备、设备配备、药品配备、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指导,强化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和学历提升,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加强村卫生室校验管理和村医年度考核,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真正把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问题6:老旧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泵房及配套管网改造项目进展如何?这个项目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下一步还有哪些推进措施?
市城管委: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是关系城市供水保障的大事,也是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的实事。根据前期普查结果,我市社会力量自建自管的二次供水设施大部分设备陈旧老化、管道破损严重、泵房环境恶劣,故障多、维修维护不及时,导致水质问题频出、高峰期水压不足,引发相关投诉问题较多。基于以上情况,市政府把二次供水泵房改造列入十件实事内容,今年要完成66座二次供水泵房改造。目前已开工42座、完工36座,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阶段性目标。所有项目计划在11月份全部完工。
改造完成后,供水泵房全部移交市自来水公司运营维护,相关费用由市自来水公司承担,所以老百姓得到的第一个实惠就是降低了居民经济负担,居民不用再出加压费了。以往,供水泵房由物业公司运维,物业与业主之间经常因分摊运维费用闹一些矛盾,改造后就不存在了。第二个实惠就是水质得到了保证。这次改造用的材质都是食品级不锈钢,而且自来水公司定期清洁水箱、定期检测水质的制度比较健全,可以让老百姓更加放心。第三个实惠就是水压得到了保证。以前有的小区一到用水高峰期热水器就打不着(西塞还建楼、下陆孔雀苑),有的甚至连洗衣机都没法用,改造后的泵房全部采用了变频泵,出口压力保持恒定,保证了用水高峰期水压不降低。而且每个泵房都设有备用泵,一旦出现故障备用泵自动启动,不影响居民用水。
下一步,城管委对社会自建自管余下的149座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批量改造,计划总投资1.29亿元。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开展项目可研,多方筹集项目资金,早日开工建设,打通我市居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问题7:近年来,随时大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那么在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丰富群众体育生活上有哪些举措?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一直以来,我市以建设群众身边“15分钟”生活圈为契机,围绕打造“15分钟”健身圈,积极作为。
一是一大批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成落地。2018年以来,获批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103项,建成89项,在建14项,累计争取项目资金6077万元,建成了例如黄石港区生态体育公园、西塞山区八泉街道运动健身中心、下陆区团结社区运动健身中心、开发区·铁山区九龙洞运动健身中心等一批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深受群众喜爱;
二是捐赠全民健身器材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截至目前全市统计在册的全民建设设施已达15000余件,已完成全市所有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
三是构建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体系。在全市布局乒乓球青训网点19个,宣传乒乓文化及产业,形成乒乓特色;打造“一县(区)一品”赛事活动。培育大冶篮球联赛、阳新县龙舟赛,铁山区打造轮滑小镇和登山步道联赛,形成“特色化、专业化、常规化”的地方特色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问题8:近几年,我市在加强了教育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做了许多工作,后期对于如何提高我市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软实力有何规划?
市教育局:教育是国之大计。为加快城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适应城镇化进程及人口集聚的需求,教育领域近两年集中精力实施了大批的建设项目。2022年-2023年,我市将57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纳入全市“十件实事”新增学位项目中,共新增学位近5万个,已基本解决全市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群众就近入学需求。今年的1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已超序时进度,其中3个项目正在抓紧收尾,计划9月提前完工投入使用。
针对提高全市教育质量软实力,我局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推进学前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健全学前联片教研机制,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协同发展,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二)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积极创建省市级示范性教联体,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规范办学行为,强化“五项管理”,实施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持续巩固“双减”成效。
(三)探索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围绕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培优及强基工程,强化初高中衔接,打通拔尖人才培养通道。实施直属高中“1+1”教学联盟,深化推进高中结对帮扶工作,完善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助力高中质量整体提升。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新任教师“过关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精品课”等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六项行动。完善“统合岗位管理、统筹轮岗交流、统一考核评价”建设模式,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方式。健全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