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家在长江边

【家在长江边】甘宁将军囤兵驻守 精神遗产代代相传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12-16 21:20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地名因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而闻名遐迩。富池口(现为富池镇)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鄂东南地区重要的江边港口之一,更因三国时期吴国大将甘宁曾在此屯兵驻守而名垂青史。


吴王庙


近日,记者来到富池镇,走访吴王庙(昭勇祠)、甘宁公园等地,这些建筑设施不仅见证了甘宁将军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缅怀先贤、祈福禳灾的重要场所。一直延续下来的,与甘宁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更成为激励人们敬仰先贤、效法先贤的重要精神力量。


甘宁传说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富池口就是吴楚争锋的关口。到了三国时期,这里更是成为了重要的锁江战场。吴国大将甘宁曾统下雉、阳新两县而驻守富池口。


甘宁将军像


甘宁,字兴霸,是三国东吴孙权帐下的一员猛将,曾官拜西陵太守,后来在屯兵镇守富池口时,与当地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传说,甘宁曾颁布军令,将士不得糟蹋百姓的庄稼,违者当斩。但他自己的战马,却因饲马官的疏忽,啃吃了农户的稻谷。为了严肃军纪、体恤民众,他含泪斩了饲马官和爱骑。


公元222年,为报杀弟(关羽)之仇,刘备大军进攻东吴,抱病出战的甘宁在富池迎战,身中数支毒箭,从马上坠入河港中。富池百姓含泪将甘将军身上的毒箭拔出(此河港后来就改叫拔箭港),将其厚葬于大岭山下。


甘宁墓


甘宁勇武善战、爱国爱民深受富池百姓爱戴,战死后葬于富池镇。为祭拜、纪念甘宁将军,富池宋代就建有甘宁祠和甘宁墓,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会到这里来拜祭。南宋时,甘宁被加封为“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从此,甘宁便在传说中被称为“吴王”。


据说甘宁墓建好后,长年盘踞着一大群乌鸦,老人们说,这些乌鸦都是甘将军的部下战死后变的,忠诚守卫着甘宁墓不受侵犯和偷盗。所以,当地又有“富池的乌鸦不轻易叫”的谚语。


甘宁斩马、神鸦护尸、甘宁将军死于拔箭港、吴王救灾、吴王生太子......甘宁传说在阳新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这些传说故事承载了民间传统文化信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神奇色彩,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激励人们敬仰先贤、效法先贤的重要精神力量。2016年,“甘宁传说”入选黄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罗晓华说:“‘甘宁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阐释地域文化内涵,更在于推动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促进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弘扬新时代英雄主义精神,激励更多有志之士在阳新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


三月三富池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又被称为“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郊游踏青、祓禊除灾,是民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但在富池地区,这一活动却被赋予不同的内涵——纪念甘宁。


甘宁墓


自宋以来,富池地区就开始有怀古祭贤、祈福禳灾的祭祀甘宁和祭拜甘宁墓的活动,俗称“富池三月三庙会”。这一习俗已延续至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庙会期间,来自鄂豫皖毗邻十多个县(市)区,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祭拜者汇聚于此,献上鲜花和祭品,祈求平安和幸福,同时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


2011年6月,“富池三月三庙会”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富池三月三庙会怀念甘宁将军的祭拜活动深入人心,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该非遗项目的传承者。


1975年出生的郭衍刚目前在庙会中担任领队,参与庙会的所有流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富池三月三庙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纪念活动主要包括吴王庙祭拜法事、神像洗濯更衣、抬神像巡游、踏青游园、抢彩球祈福、祭扫甘宁墓、普施斋饭(含享用甘泉)等七大仪式。


他说:“以前我岳父年年参加庙会,现在年纪大了,我接过接力棒,这是延续千年的风俗,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下去。”


三月三日凌晨,吴王庙举行祭祀仪式后,一众礼生、一众副旗手、锣鼓队等将二神像一并抬出沿大街小巷巡游,直往甘宁公园甘宁墓前举行大祭。一路上彩旗飞扬,锣鼓喧天。神像队伍所到之处,居民摆香设案,放鞭炮迎接,十分热闹。


庙会当天,甘宁寺与吴王庙特意准备了斋烩面,这种清爽不腻的庙会特色美食小吃深受游客的喜爱和推崇。富池口村村民张汉平说:“早上特地空着肚子,就是为了来这里吃一碗斋食,希望这一整年都平安顺遂。”


精彩纷呈的庙会活动,不仅弘扬了民间传统文化,更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让千年民俗焕发蓬勃生机。


庙会上,抢彩球更是重头戏。人们围着一棵粗壮的毛竹载歌载舞,毛竹干枝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彩球,一共108个。歌舞结束,大家纷纷跳起,抢抓毛竹上的彩球,希望讨个好彩头。


“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彩球挂在树上,大家都去抢。红球代表得子,绿球代表得女,黄球代表得财,”张汉平笑着说:“我去年就抢了个黄球,今年年成果然不错。”


甘宁公园


甘宁公园处于大岭山的谷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的谷口即是公园的入口。一座大宏伟的仿古牌楼映入眼帘,楼牌上刻着“甘宁公园”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甘宁公园


走进园内,只觉空气清新、山壑纵横、满目绿意。进园门约百米处,有一“双龙腾跃”大水池,再前行数十米又有一5亩大小的莲花池。莲池旁边的石碑上,刻着陆游的《祭富池神文》。


双龙景观池


继续向前行百米处,屹立着高达5米的甘宁塑像,英姿威武,栩栩如生,扶剑远眺,神态庄严,令人肃然起敬。记者在塑像背面,看到有关甘宁塑像的相关文字记载:甘宁塑像由富池镇港下村捐资三万元兴建,于1996年10月竣工。


甘泉


绕过塑像,有一天然景观——甘泉。泉边石头上题有一首诗名为《赞甘泉》:“太守陵前一古泉,清心爽口味香甜,夏凉冬暖能医病,常饮消灾福寿延。”


甘宁公园林长王涛告诉记者:“我们当地有传说,经常引用甘泉水,可使人耳聪目明,又可健体强身,所以这甘泉又被称为‘聪明泉’。”


园内四季常青,东北有十亩桂园,西南为十亩竹圃,甘宁墓坐落其中,在甘宁塑像后200米处,为公园的主体建筑。墓地气势恢弘,环境清幽。墓高2米,周长6米。墓前矗立着六根仿古青石牌坊,雄伟壮丽。


甘宁石刻书画


记者看到,墓周边的青石围壁上,《甘宁百骑劫魏营》《甘宁取皖城擒朱光》《甘宁攻曹仁取夷陵》《周瑜与甘宁谋破曹军》等有关甘宁的石刻书画栩栩如生、蔚为大观。石壁上还刻着罗贯中赞的诗:“击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


王涛介绍,1985年,富池镇政府兴建甘宁公园,并将甘宁墓迁至园内。2022年,园区整体提档升级,修建了130米长的防火带,安装了摄像头,增加了防火员。


他说:“目前园内共有6名防火员,大家轮流值班,节假日就全员上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整理了近60亩杂草,并栽上果树、花草。前后共投入60多万,进行道路硬化、水塘建设、甘宁池改造,增加了一台水泵、两个水塘、三个放鞭池。新建了两处排水沟,合计310米。”


甘宁墓旁边,是正在翻修的甘宁寺,寺庙大门前的一副楹联“保东吴扶孙权展雄心立壮志忠臣报国千秋颂,攻北魏伐曹操奋终生夺汉鼎丰功伟绩万代传”,高度概括了一代名将的辉煌一生。


甘宁墓前,不时有提着鲜花果篮的村民来祭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并从甘宁将军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见证者说:

阳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罗晓华:富池“三月三”庙会在甘宁传说的基础上衍生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游客纷至沓来,给富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对于阳新县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甘宁公园防火员邹于保:1961年出生,我于去年11月来到甘宁公园担任防火员。平常除了巡山外,还负责防火宣传工作。周边住了不少村民,他们在自家地里种菜,我们要提醒他们,注意不要焚烧秸秆,预防火灾。园内墓地很多,春节、清明时候,很多人来园里祭祖,我们会做好入园登记。现在大家的防火意识有所提升,都比较配合。(记者 万泰然/文 吴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