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家在长江边

【家在长江边】一河清水两岸秀 城水相依共融生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12-10 19:19

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图景,富河生态治理正成为阳新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条古老河流的重生


大河蜿蜒,日月轮转,冬日暖阳如同一束柔和的光芒,洒落在阳新富河的南北两岸。


在富河与三溪河交界处的军垦农场钟家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清澈的河水自西而东缓缓流过,科技园里无人机正在播种……


富池口二站


富河,又名富水河、富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又称长河。它发源于湖北省通山、崇阳和江西省修水三县交界处的幕阜山北麓,自西向东,跨流鄂赣两省五县市,由阳新富池口汇入长江。


富池大闸


《阳新水利志》称,阳新县境内的富河属富河下游(富水水库所在地龙港镇阳辛村至阳新富池镇富池大闸——作者注),是阳新人民的母亲河,全长79.6公里。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自古以来,富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沿河两岸的人民,既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廊道,也是重要的军事屏障。


然而,由于阳新地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每入汛期,上有山洪来汇,下受江水顶托,富河沿线便成了“洪水走廊”。


纵观阳新发展史不难发现,阳新的治水与治县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阳新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水抗争并不断前进的历史。


治县先治水,治水先治富河水。新中国成立后,阳新人民掀起了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先后实施了“七三规划”“九八规划”(合并简称“一期工程”)。


富池堤防


沧海巨变,万物更迭。阳新先后建起了140座大中小型水库、围堤350多公里,围垦湖垸面积41万多亩,建成了富池大闸、富池电排站等工程,城区堤防、网湖堤防防洪标准分别由原来的5~10年一遇提升至20~30年一遇。


“‘一期工程’实施期间,阳新先后发起了两次“十万人大会战”,实施了“十一大工程”,投入18万多人(次),投工149万多个。”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诗文说。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阳新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通过深化河湖长制、推进清河行动,补强水利短板,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农科示范百亿园区


守一方清泓,护一域生态。从“一河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阳新的水系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河道水质显著改善,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连续三年实现了“零溃堤、零死亡、城区零滞水”目标。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眼下,阳新富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古老富河正在展开历史的新画卷。


一种初心不改的信念


大河汤汤,岁月奔流。历史的长河中,2020年的阳新,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年六七月间,阳新连遭多轮强降雨袭击,导致富河流域两处干堤溃口,6000多受灾群众转移,网湖分洪闸6孔全部下泄洪水……


“洪水来袭,蓄不能蓄、挡不能挡、分不能分、泄不能泄、排不能排、调不能调……”面对滔滔洪水,时任阳新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刘道荣焦虑之情油然而生。


“不把水患治好,愧对父老乡亲。我们必须解决富河流域“挡、蓄、滞、泄、排、分、调”等功能问题!”阳新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水生态、水安全答卷。


这一年,对接省委、省政府支持阳新灾后重建一揽子政策,阳新聚焦富河流域综合治理,谋划七大重大水利项目,启动了“水利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总投入51.6亿元。


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水政水资源科负责人明军平将“水利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称之为“富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如今三年过去了,二期工程基本完成,并在去、今两年的防洪排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防汛指挥中心


没有一种事业,比造福人民更崇高。一个个水利工程的实施,既构筑起了一道道防汛减灾的“防洪墙”,又为人民群众撑起了一把把不惧风雨的“保护伞”。


富池大闸除险加固工程


长江大堤富池段仅长6.6公里。这里正在实施富池电排站二站、富池大闸除险加固、阳新富水航道等“三大”工程。


富池电排站二站是“闸站合一”、富水洪水外排第二通道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该工程已经建成投用,正在实施绿化等后期配套工程。


项目施工方经理胡宇说,该工程总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主泵房、拦污栅、蓄水池、防洪闸,以及原排水闸的改造提升。


富池电排站站长柯新兵介绍,今年6月,富水流域遭遇强降雨,富池电排站二站经过调试,提前投入使用,成功运行24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天,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我们将视线转向“富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之外。紧邻富池电排站二站的阳新富水航道工程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阳新富水航道工程是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水运重点项目,总投资14.96亿元,主要是提升富水航道等级,配套河道疏浚、桥梁等,建设千吨级船闸,打通富水联通长江的通道。


项目施工方、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富水通航能力提升至1000吨级(千吨船舶),上游地矿、竹木资源可通过富水航道直达长江。


一条河折射出生态环境之变、安全效益之变,更映照出党和政府的为民初心——治水需要的不仅仅是“水滴石穿”的精神,更少不了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富池大闸除险加固工程


12月3日,与阳新富水航道工程相邻的富池大闸除险加固工地人来车往,机声隆隆。富池大闸始建于1966年,是全省十大水闸之一。


2001——200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重要堤防建设管理局对该大闸进行了全面加固,从而带来良好的挡洪、排洪、灌溉、灭螺和航运效益。


去年底,省水利厅组织力量对富池大闸安全效益评估后,于2024年6月启动了国债水利项目——富池大闸除险加固工程。


阳新县富河长江河道堤防管理段段长程时日介绍,该工程主要对老闸的部分水闸进行移址重建,新建8孔水闸以及闸室段、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总投资2.37亿元。目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一个和谐共生的气象


仲冬时节,富川大地上孕育着新的力量。


宝塔村七里组


搭棚、整地……富河大堤下,兴国镇宝塔村万亩湖蒿种植基地一片忙碌,村民们正在抢季节种植湖蒿。


回想起过往肆虐的洪水,村委会副主任柯昌刚仍心有余悸。那时1998年特大洪水,富河网湖隔堤溃口,洪水如受惊的野马,冲毁了良田、房屋、村庄……


宝塔村七里组


网湖隔堤,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全长5.26公里,是宝塔湖、网湖和阳新县城的安全屏障。1983年溃口,1998年又溃口。


时间回溯到2020年六七月间。这处年久失修、堤身单薄的堤段漏洞百出,险情不断,严重威胁宝塔湖内、阳新城内数以万计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一冬一春的奋战,宝塔湖隔堤加固工程全面完工,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10年一遇提升至20~30年一遇。


“富河治理好了,村民的日子也就过安稳了。”踩在坚实的堤坝上,柯昌刚心里有说不出感慨。


宝塔村七里组


近年来,宝塔村大力发展湖蒿产业,已形成万亩湖蒿种植基地,并成功打造出“富河春潮”品牌,湖蒿远销武汉、长沙、南昌、广州等地。


为解决湖蒿产业销售周期短问题,宝塔村又成立了湖北富河润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产业科普馆、电商运营中心、县级湖蒿研究院和专家工作站,实现了湖蒿产业化转型升级,跻身国家级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行列。


2023年宝塔村湖蒿总产值已超1.5亿元,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民吴爱清入股公司后,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增加了收入。她说:“湖蒿的销售渠道增多了,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


面对人民群众对水生态、水安全的更高期待,我们沿着富河的行进轨迹,见证富河流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也见证富河正在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条条洁净村道路蜿蜒伸展,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冬日的暖阳下,阳新率洲管理区钟家湖社区一幅和谐安宁的生活图景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这个濒临富河的社区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累计投入资金数千万元,实施沟渠、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没有坚实的堤防守护和一河清水,就没有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希望。”钟家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翔说。


钟家湖堤全长约7公里。经过堤身加固、防洪墙建设、锥探灌浆等一系列科学治理措施,如今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巍巍长城”。


大堤稳固了,河水清澈了,道路通畅了,居民安心了,社区安宁了,干劲更足了,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了。


生态采摘园


我们走进在勇哥生态采摘园,红澄澄的果冻橙(又称:爱媛38号)沉甸甸的挂满了枝头。居民彭秀枝正在熟练地采摘大棚果树上的果子。


彭秀枝家租赁50多亩土地,种植了果冻橙、梨子、桃子等水果,年成好、价格好,一年可以收入五六十万元。“现在,堤坝牢固了,路也修宽了,水果销路更广了。”彭秀枝快言快语,笑脸灿烂。


焕新一条河,赋美一座城。我们把镜头转向县域。


网湖候鸟


聚人口、优空间、提品质、育产业……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县城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阳新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和美乡村建设、民生保障持续巩固势头正劲。


大河奔流歌未央。“富河很美,将来会更美!”12约3日上午,站在富河与三溪河交界处的钟家湖河堤上,阳新水利湖泊局农场水利服务中心主任刘元高更加自信。(记者  梁坚义  吴天韵/文 李航/摄)


见证者说


阳新县率洲管理区钟家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翔: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水火无情,想想就怕。那时,一到汛期,我们就日夜不休地巡防河堤,生怕出一点差错。水利补短板工程实施后,河堤牢固了,河水变清了,我们就轻松了很多。只有把水治好了,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村民吴爱清:我们村曾经是一个深受水患之苦的湖区移民村,村民最担心洪水来袭,最害怕水毁家园。如今,富河生态大治理、村庄环境大整治,带来了湖蒿产业大发展,特别是村民入股公司后,收入也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