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94号 提案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效力状态:有效   时间:2023-08-03 18:52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融圈入群加速成势对标落实省委要求,编制《黄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明确构建“一主一辅、一廊一带、多点支撑、全域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深入对接省级重大战略成功争取黄石—大冶组团纳入《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规划面积达459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49平方公里,在八大城市组团中均位列第3,为黄石都市区发展迎来更广阔的空间。积极参与花湖临空经济区规划编制,黄石一片区、两组团(黄石临空经济片区、黄石港-下陆组团、还地桥组团)纳入规划范围,初步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坚持交通先行,枢纽地位持续巩固铁路规划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过境黄石的350高铁通道武鄂黄市域铁路纳入武汉都市圈有关规划,黄石有轨电车一期建成运行。城际快速通道加快打通203省道黄石城区段建成通车直达机场,武阳高速黄石段、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等项目加快推进,花湖机场高速二期工程、106国道鄂州至黄石段隧道工程、G351阳新县三溪至毛坪段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多式联运优势巩固放大,新港棋盘洲即将建成23个万吨泊位,黄石至沿海港口的近洋班轮航线和至川渝等地的水铁联运示范线路开通运行,黄石港口吞吐能力达8000万吨。

)坚持创新驱动科创能力显著增强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积极对接武汉丰富的科创资源,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3%,居全省第2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建成黄石科技城一期、武汉和上海黄石离岸科创中心,组建10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晋级省级,全市规上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创新主体实现倍增,2022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72家、增长1.7倍,省级“瞪羚”企业达37家,融通高科获评“独角兽”企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搭建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黄石分市场等服务平台,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共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22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32.2亿元,同比增长57%。

)坚持转型升级产业能级大幅提升把黄石大都市区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条更加延伸,与武汉共建万亿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投产台光电子、闻泰科技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71家,构建了从研发到设计、从制造到检测、从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供应链,202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02%。园区共建不断深化,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战略合作协议》等战略合作协议。临空经济破题开局,黄石港临空商务区临空商务独栋总部大楼建成投用,下陆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仓储设施加快建设,大冶临空经济产业园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44.7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2%,下陆区、三丰智能、劲牌持正堂等入选省“两业融合”试点,2023年“五一”期间,全市各商圈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2%。

(五)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全省标杆,5条经验被国家发改委推广、21个项目纳入全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与全国9个城市建立跨区域信用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全市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5。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棋盘洲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开通黄汉欧“长江号”中欧班列3列、近洋直航韩国线路1班,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家省级基地、1家省级加工贸易产业园项目和1个省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黄石作为全省唯一城市入选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连续12年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市。

(六)坚持提升品质,城市魅力不断彰显。全域一体加速融合,出台加快推进大冶湖核心区集聚发展实施意见,大冶湖新区与大冶城区基本融为一体。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广州路西延建成通车,奥体大道西延、桂林南路立交改造、大泉路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打通断头路15条,改造背街小巷38条,新增停车位7954个,131个老旧小区改造焕新,35个农贸市场改造完成。县域实力不断增强,大冶市全国赛迪百强县排名进12位、居全国第67位,入围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名单。阳新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深入推进,中部百强县排名四年四进位。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高质量发展园区全国百强,大冶湖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吸收你们的意见建议,积极会同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四化同步发展,进一步发挥黄石历史底蕴、文化积淀、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特色优势加快推动黄石大都市区集聚发展,为黄石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夯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一是聚焦交通互联互通,按照西融武汉鄂州、北接花湖机场、东联黄冈九江的思路,积极融入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大力推进武鄂黄黄“三纵三横”快速道路、“两高两通道一城际”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

二是聚焦创新赋能发展,加快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构建“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深化企校“产学研用”合作,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

三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形成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临空等四大重点优势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十大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是聚焦全域临空发展,布局建设大冶临空产业区、黄石港临空商务区、黄石经济开发区、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等重点特色园区,大力发展临空高端制造业、临空服务业和临空特色农业,推动航空小镇选址建设,力争到2025年临空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打造临空产业和服务聚集区。

五是聚焦深化改革开放,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发展黄石新港,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棋盘洲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开通直达近洋航线,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

六是聚焦提升城市品质,把大冶湖新区作为全域一体发展的龙头,加快大黄石都市区建设,以国家城市更新试点为抓手推动旧城改造,加快打造鄂东消费中心,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城区人口分别达160平方公里、160万人,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