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

关于2022年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来源:综合科   效力状态:有效   时间:2023-01-31 11:09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发改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两个城市、五个示范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履行综合统筹和协调推进职责,团结奋斗、加速奔跑,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进经济运行调度,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建立落实稳增长联席会议机制,实施经济运行月调度月分析,推动大员上阵抓调度,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9.5亿元、增长5.6%,居全省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14.57亿元、增长4.1%,居全省第5位。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居全省第6位。预计全年GDP突破2000亿元关口、达到2025亿元,增长6.5%左右。

(二)推进政策落地见效,市场主体活力逐步增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5条营商环境经验被国家发改委推广,21个项目纳入全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国家、省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在全省首创举办了线上+线下惠企政策大讲堂,上线“政策计算器”,推动政策通过免申即享等方式直达企业。截至10月底,全市办理留抵退税33.79亿元,“无申请兑现”拨付资金5.7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05万户、增长3.02倍,增速居全省第1位。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底盘不断夯实。坚持“一月一签约、双月一开工、季度一拉练”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1个、总投资23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倍、1.5倍,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重点项目431个、总投资1604亿元,全省三季度集中开工主会场活动在黄石成功举办。151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增长8.6%,“十件民生实事”实际开工子项1573个、超目标任务67个,开工率104.4%,完工1538个,预计年底可完满完成。

(四)推进重大战略落实,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黄石纳入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武汉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数居全省第2位。“五同”事项加速落实落地,还地桥组团、黄石临空组团纳入花湖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武鄂黄市域铁路S1线纳入武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划,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纳入武汉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等24个重点交通项目开工,黄石全域和武汉实现公交卡互通互刷,401个公共服务事项“跨市通办”。

(五)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城市品质魅力持续凸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年度考核优秀(全省唯一)。朗天药业认定为省工程研究中心,东贝电机、三丰小松等2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下陆区、三丰智能、劲牌持正堂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光大(黄石)静脉产业园等16个、总投资695亿元的项目纳入全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六)推进对上“三争”,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地黄石。牵头实施“三争”通报考核机制,营造了全市对上“三争”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争取全国EOD试点、全省海绵城市示范市等国家、省级政策244项。争取金上-湖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列入国家、省项目“笼子”40项。争取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4.06亿元,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2.53亿元,协调发行企业债券40.9亿元、法开署贷款1亿欧元。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明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目前,不少机构和专家预测全球经济将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委将坚持以打造领跑型机关为引领,紧紧围绕打造“两个城市、五个示范区”,聚焦发改主责主业,突出抓好以下8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全力稳住经济大盘。一是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奋进全省第一方阵。二是强化市场主体帮扶,加快惠企政策迭代升级,放大政策计算器惠企效应,强化惠企政策执行评估,推动中央、省、市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三是强化“四上”企业培育和对上“三争”,落实通报、督办、考核等工作机制,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净增“四上”企业270家以上。

(二)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强化项目谋划,认真谋划“四张清单”(亿元以上项目清单、省市重点项目清单、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清单、一季度新开工亿元项目清单),力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0亿元。二是提速项目前期,遴选一批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开展前期集中攻坚行动,带动全市重点项目前期提速。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大小项目一起抓,力争项目建设库、储备库均突破1万亿元,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0个以上、竣工投产200个以上。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提升产业能级。一是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积极争创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研究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积极争取省拟安排的1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专项。二是推进产业链集群发展,牵头抓好高端装备产业链和茶产业链建设,争取大冶市纳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以上。

(四)坚持融圈入群,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统筹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都市圈十大工程等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积极争取黄石光谷东新城纳入武汉新城辐射带,加快推进对接武汉新城的市域铁路、快速通道规划建设。二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争取黄石大冶湖新区纳入花湖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协调加快推进203省道至机场南大门连接线、燕花大道等项目建设。三是强化交通枢纽功能,持续争取350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争取武鄂黄市域铁路经黄石中心城区延伸至黄石大冶、黄石新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五)坚持生态优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统筹抓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实施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二是研究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大“两高一低”项目源头管控,扎实推进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争取大冶毛铺抽水蓄能、阳新富水抽水蓄能项目获核准批复。

(六)坚持思想破冰,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完善以市场主体、人民群众感受为核心的全覆盖考评体系,统筹推进重点任务、重大改革落实,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争一批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

(七)坚持人民至上,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抓好粮食安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积极争取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亿元中央政策资金。

(八)坚持政治引领,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治机关建设,精心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以“两建”融合引领基层党建,确保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发改系统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