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

关于黄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综合科   效力状态:   时间:2017-03-20 15:24

 

关于黄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年1月6日在黄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黄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黄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战略,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1),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为实体经济排忧解难,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0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2亿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5.6亿元,增长5%;外贸出口完成19.04亿美元,增长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900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050元,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从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看,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等10项指标可以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指标分别低于年度计划目标1、3.5、3和1.3个百分点(详见附件1)。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工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以创建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为抓手,大力振兴黄石制造,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设立市级企业转型和帮扶资金1亿元,引导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22项。模具钢产业转型升级和整合步伐加快,关停模具钢企业165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欣兴电子、定颖电子、西普电子、三丰智能工业机器人及新型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博凯医药等项目加快推进。创新工业“6+N”(3)发展模式,汽车零部件等7大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双智战略”(4),积极推进“两化融合”(5),实施了劲牌公司智能化机器人生产线等一批项目,20家企业列入国家、省“两化融合”试点。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深入开展以“五抓一促”(6)为主题的“双千”(7)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018个。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了“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及六大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引导成立了“黄石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义乌国际商贸城等2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预计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5个百分点。围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与航运、金融、信息服务等三大生产性服务业,黄石获批全国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实施了花湖物流中心、众联商贸物流标准化升级改造等一批项目,新增A级物流企业8家。预计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51.61亿元,增长12.3%,本外币存款余额完成1518亿元,增长10.97%,贷款余额完成1033亿元,增长9.5%,保费收入完成37亿元,增长16%。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大数据(8)管理局和大数据信息发展公司,“智慧黄石”(9)建设稳步推进。围绕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三大生活性服务业,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制定了全国首部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地方性法规。旅游节庆活动亮点纷呈,乡村旅游与康体健身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园博会、矿博会,吸引游客60多万人。三是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夏粮、夏油、蔬菜产量保持增长,秋播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畜牧业和水产业稳定增长,生猪、家禽出栏(笼)量略有下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现有家庭农场658家,农民合作社2424个,专业大户3838个,带动农户22万户。“互联网+农业”(10)蓬勃发展,全市农村电商企业达到700余家,销售总额突破2.4亿元。四是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孕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50亿元,增长11%。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对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5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加快推进,列入国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分别达到3家和44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幅均达到40%以上。“双创”(11)工作深入开展,新建市级创新创业支撑平台12家,中国黄石·磁湖汇众创空间(12)入孵企业达211家。获批省级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47个,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6亿元,扶持成功创业0.8万人。大力实施“东楚英才计划”(13)和“八大人才工程”(14),引进了一批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和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湖北省著名商标13件,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5270件。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对上争取政策资金取得突破。一是着力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和前期工作。围绕国家、省的重大政策和专项,精准策划一批重大项目。按照项目类别和申报要求,先后编制了“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三年社会领域项目库以及年度投资导向性计划、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和PPP项目库,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入库项目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市级财政安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00万元,全市前期工作达到可研批复深度的重大项目有59个。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深入开展全省“重大规划项目启动年”活动为契机,先后两批组织了中兴派能、汉龙汽车零部件等68个、总投资353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开展项目拉练活动,对重大项目实施进度和竣工投产情况进行集中检阅,在全市上下持续营造抓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浓厚氛围。建立市级重点项目旬报制度,坚持定期组织召开重大项目督办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挂牌”管理。三是全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跑省进京汇报衔接,黄石市成功列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大冶市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年共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01个,获得专项资金4.17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25个,落实项目资本金30.39亿元,争取额度居全省第三位,仅次于武汉和襄阳,直接撬动各类资金投入150亿元以上。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成功发行企业债券2支,共计募集资金44亿元,核准规模居全省第1位,发行规模居全省第3位。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激发。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制定了《黄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全面落实。坚定不移去产能,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对阳新华宝等3家企业73万吨钢铁过剩产能进行了压减,淘汰落后粗钢产能36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对全市16家煤炭企业实行全面关闭退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35万吨。因地施策去库存,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降低贷款门槛。充分发挥棚改对去库存的拉动作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速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全市城区商品住房库存量连续8个月下降,保持在合理可控区间。积极稳妥去杠杆,推行普惠金融服务,深入开展银企合作,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直接融资,14家金融机构与97家企业签订银企合作协议。企业上市工作成效明显,新增振华化学在主板上市,晨信光电、山力科技在“新三板”(15)上市,新增60家企业在湖北四板挂牌,奥莱斯轮胎纳入全省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计划(16)。多措并举降成本,贯彻落实我市降低企业成本的21条意见,全面执行“营改增”(17)等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养老、失业保险费和企业用电价格,帮助企业松绑减负、轻装上阵。精准发力补短板,生态、民生、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和对外开放等薄弱环节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二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深入推进“放管服”(18)改革,实施企业“五证合一”(19)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20)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全面推行注册登记“同城通办”(21)、“局所通办”(22)、“银行代办”,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4万户,注册资本达到350亿元。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编制完成市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和限时审批。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23),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项目建设,园博园作为全市首个PPP项目已建成投运,奥体中心、大冶市乡镇污水处理工程等PPP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美尔雅、东贝等企业重组加快推进,城发等投资运营公司做大做优,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稳步推进,设立融科创新等4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达16.5亿元。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实施市域“十大金融”工程(24),“两权”(25)抵押贷款试点等金融创新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湖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全面推广应用。三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新增外贸出口企业25家。新港口岸如期开关运营,保税业务量和口岸通关效率不断提升。产业链招商持续推进,全年新注册外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46亿美元,增长14%。新注册重点项目123个,新开工重点项目80个,新投产重点项目53个,实际到位内资920亿元,增长16%。抢抓“一带一路”(26)战略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国际产能合作,新增境外投资企业4家,新增境外投资6600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完成4亿美元。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产城融合”(27)理念编制了大冶湖生态新区及重要功能区实施性规划,园博园、矿博园、园博大道、月亮山隧道、庆洪路南延及跨山南铁路立交桥、月亮山路、圣明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入运行;奥体中心、地质馆、城市综合馆、市民中心、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以及核心区22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加快推进。二是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四条迎宾线路及花湖大道等维修改造工程,维护改造道路3.8万平方米。实施下陆、铁山污水管网等项目,新建污水管网37公里。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108.4公顷,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建成投入使用。面对“98+”特大洪水,提前实施了“两湖”连通渠(28)疏浚、青山湖清淤等重点工程,对排水管网、排水井和排洪港进行了大疏浚、大清掏,确保城区未出现大面积渍水。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复垦开发,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86处,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14处,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05万人,加固堤防25.35公里,除险加固水库58座,清淤渠道690公里,疏浚河道23.6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3平方公里。三是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316国道三溪至殷祖段、三溪至王英段“两区两带”(29)精准扶贫旅游公路,新港口岸散货作业线顺利投产,武九客专黄石段进入全线铺轨阶段。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连接线、黄阳一级公路、兴国至富池一级公路、铁山至东沟一级公路、团城山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棋盘洲和武穴长江公路大桥、鄂州至咸宁高速、沿江大道新港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武汉至南昌高速黄石段、黄石至武汉一级公路黄石至铁山段、新港化工码头、阳新富水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五)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大力推进“五水共治”(30),实行江河湖库塘“五长”责任制。严格贯彻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工作要求,开展长江沿线码头和重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123个非法码头及泊位全部拆除,沿江22家重化工企业得到全面整治。河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亚行贷款水污染治理项目加快实施,长江和富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磁湖三类水质达标率达到88.9%。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六治”方针(31),精准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汽车尾气治理、建筑扬尘整治、农村秸秆禁烧等工作,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组织编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快实施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关闭露天采石场131家,全面实行土壤环境监测、监管、治理网格化管理。二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准入关口。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项目。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民用商用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预计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高于省定目标1.4个百分点。三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着力抓好列入年度减排计划的75个重点项目。大力实施“智慧环保”(32)工程,将全市89家企业121处重点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全面完成国控、省控及市控76家重点企业的排污权核定工作。加大环保执法、督办检查和约谈问责力度,切实做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开展环保违规违法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四是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制定了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项创建任务和时间节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通过省级考核评估和国家检查组暗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试点城市和“城市矿产”(33)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创冠环保二期、博源环保废旧汽车拆解、黄金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等项目加快实施。市、县、乡、村“四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分别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村)20个和58个,绿色学校20余所,绿色社区1个,绿色医院1家。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精准促进就业,积极帮扶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万人,创业带就业3万人,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3000余人。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五项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322万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顺利完成462家、2.58万职工参保登记和首次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上调。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96万。出台职工基本和大额医保新政,全面实施第二轮居民大病保险,创新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参加新农合农民人数达到152.81万人,参合率达到99.7%,年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540元。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待遇,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全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8万余人。二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34)工程,累计筹集资金2.4亿元用于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9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湖北师范大学正式挂牌。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教育乱收费等问题投诉率大幅下降。三是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新设置5家二级以上专科医院,分级诊疗服务模式逐步完善,组建鄂东医养集团。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实现防汛抗洪“大灾之后无大疫”。四是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4.2亿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亿元,实现全面脱贫82个村、4.3万人,大冶市实现全域脱贫。强力推进“六个一批”(35),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市新建产业基地450个,带动贫困户1.3万人;改房改厨改厕4256户;大冶市和阳新县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升至每年4680元和3200元,对全市农村符合条件且自愿入住农村福利院的重度残疾人、事实孤儿、贫困女儿户、特困老人进行集中福利托养。选派280名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到贫困村学校(教学点)支教,对建档立卡的1964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210万元。取消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补偿起付线,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快推进扶贫搬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98户。五是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将城中村、D级危房逐步纳入棚改范围,不断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153套(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9254户,分配入住21113套(户),货币化安置13542套(户)。六是文化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公共免费WIFI热点3000余个,农村文化礼堂300家。深入开展矿冶工业遗产保护,划定“四大工业遗址”(36)文物保护范围。第十五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奥体中心等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国乒基地投入使用,成功举办2016黄石磁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重大赛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任重道远,传统产业尤其是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仍较突出,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新的支撑;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在建、新开项目个数较往年减少,投资后续支撑不足;三是实体经济发展仍较困难,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未根本缓解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7年,是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攻坚之年。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十三次党代会各项部署,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综合各方面因素,初步考虑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以内;

  ——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以上目标,2017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四新”(37)经济,力争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充分发挥市级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科技创业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中国黄石·磁湖汇众创空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众创空间,促进光谷联合、浙楚联盟等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提档升级,新增创新创业平台10家。加快实施“东楚英才计划”、“八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和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实施“质量兴市”和商标品牌战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38),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二是大力振兴“黄石制造”。以构建产业价值链为重点,加大对行业领先、全国一流、市场竞争力强产品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动产品向消费端、中高端迈进。完善工业绿色发展的“黄石模式”,加大对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支持沪士电子、汉龙汽车零部件、中兴派能、西普电子、华新环保、东贝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推进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延伸、从低端向高端迈进,加快建成全国第三大PCB生产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产品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依托三丰智能、劲牌公司、美尔雅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化工医药等产业,着力打造成长型产业集群。以创建国家工业物联网产业基地为契机,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目标,以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突破口,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一批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企业“退城入园”步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0家以上。深入开展“双千”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转型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做实做响“金桥会”服务品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不压贷、不断贷、不抽贷。三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加快发展“四新”经济为引领,着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大工程”(39),大力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与航运、金融、信息服务等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推进以新港多式联运(40)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实施棋盘洲物流园、大冶罗桥物流园、下陆公铁联运物流园等项目。制定出台全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支持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行业发展,打造磁湖西岸高端金融产业集聚区,加快实施大冶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大力推进“智慧黄石”建设,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数据资源交易中心和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三大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商贸流通业重点建设城市综合体、批发市场、电商交易平台等设施,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城市商贸空间体系。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以“四大工业遗址”为核心的工业旅游,以环磁湖、环大冶湖为重点的都市休闲旅游,以仙岛湖、父子山、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和大冶茗山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全域旅游(41)。健康体育业加快实施奥体中心、鄂东医疗集团黄金山院区、大冶乐祥养生养老等项目。培育新型服务业态,按照月月有活动的要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围绕打造后园博、矿博经济,积极申办首届中国地学旅游大会暨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博览会。

  (二)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和前期工作。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内涵发展、交通体系建设、保障改善民生,高起点、前瞻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工业类重点围绕振兴黄石制造,构建产业价值链,引领中高端发展;服务业突出“四新”经济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城建类围绕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市域一体化;公益设施类突出新区新港新路建设,按照交通、水利、环保、民生四大类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确保策划并新开项目总投资达到30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用好省、市政府重点项目前期推进工作经费,切实把一批策划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可研批复深度和各类专项资金申报要求。二是着力推进项目实施。深入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项目拉练活动,在全市上下持续营造抓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浓厚氛围。制定出台全市重大项目责任制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健全完善领导包保推进、督办指导、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清单管理、挂牌管理。深化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加强投资的日常调度,千方百计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1056个、总投资3931亿元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导向性计划项目,力争全年开工和建成重点项目分别达到200个以上,当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三是着力抓好重大政策和资金争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组织实施重大政策争取责任清单,全力争取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调区等重大政策。围绕争取中央、省预算内专项资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密切关注资金投向,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对上申报,加大跑省进京汇报衔接工作力度,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笼子”,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三)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黄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把去产能的着力点落实到优化产业结构上,在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完成17家烟花爆竹企业退出任务,通过环保整治倒逼169家模具钢企业提质增效。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去库存的突破口落实到推进新型城镇化上,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改革,落实个人住房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进城务工人员购房。调整优化房地产供应,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确保全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把去杠杆的中心落实到金融改革上,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加快推进多渠道融资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杠杆率。强化企业金融服务,严控政府债务风险,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把降成本的成效体现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上,落实我市降低企业成本的21条意见,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费、物流等成本。把补短板的核心任务落实到统筹协调发展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公共服务和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二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机制。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进交投、国资等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转型。完善国企考评机制,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薪酬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进全市统一的协同监管平台建设。加强不动产登记工作,推进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加快矿产资源综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矿业权有偿使用、公开出让和年检制度。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开市域金融工程建设,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推进科技金融改革试点,健全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多方风险共偿机制。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项目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长效机制。三是着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建立“双随机一公开”(42)监管工作机制,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各类专技人才评价标准。深化工资收入分配改革,适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规范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控制药品虚高价格,严查“大处方”(43)等不合理用药行为。支持鄂东医疗集团完善法人治理模式,支持鄂东医养集团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股经营,探索医养结合(44)的“黄石模式”。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重点领域“红黑名单”制度等联合奖惩机制。四是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围绕特钢及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大力引进一批与骨干企业配套的上下游建链、补链、强链项目,力争新注册重点项目150个以上,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和落实“稳大企业,抓新企业”的工作措施,突出重点抓龙头,面向企业抓服务,培植后劲抓新增,切实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质量。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

  (四)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一是加快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编制完成大冶湖核心区实施性规划,按照建设第三代城市(45)的理念推进核心区开发建设。围绕拉开新区骨架,加快实施奥林匹克大道、奥体景观桥等“九路三桥”(46)工程,积极推进奥体景观河、景观带、大冶湖东区堤防加固以及新城大道、经三路、纵一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围绕完善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实施奥体中心、城市综合馆、市民中心、鄂东医疗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重大项目,将大冶湖生态新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新城。二是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抓好城市道路和管网建设,维修改造城市道路2万平方米,疏通排水管网80公里,新建天然气管网30公里。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新增城市路灯600盏,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63公顷。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做好城区、黄金山等地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提高覆盖面和通达深度。多措并举解决市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和老城区停车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推进城区渣土车辆密封改造,加大背街小巷整治力度,规范夜市经营场所,打造精细、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三是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通道、大港口、大枢纽、大物流建设。铁路方面,加快实施城市有轨电车、山南铁路适应性改造等项目,推进新港铁路支线与棋盘洲港区货场对接,实现武九客专全线基本贯通。公路方面,启动连接顺丰机场高速、铁贺省道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武汉至南昌高速黄石段、315省道等项目,加快实施棋盘洲和武穴长江公路大桥、鄂州至咸宁高速黄石段、沿江大道阳新段和西塞山段、316国道陈贵至还地桥段、349省道港湖至保安、木港至洋港等项目建设,建成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高速公路连接线、黄石至阳新一级公路、308省道兴国至富池一级公路、铁山至武汉光谷一级公路,全面完成153个省级贫困村道路升级改造。港口方面,加速棋盘洲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二期陆域堆场“三通一平”(47),启动有色、宝钢等码头建设,确保棋盘洲港区形成1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快进港铁路建设,推进棋盘洲港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加快实施阳新港区富池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建设黄颡口、富池等散货码头。站场建设方面,启动大冶交通客运枢纽站、阳新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项目,建成团城山综合客运枢纽站主体工程。航空方面,加快推进黄石通用机场规划前期工作。

  (五)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治污水为龙头,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全面落实“五长”负责制。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新建城镇污水管网80公里。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强化重点湖泊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和沿江重化工企业整治,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全面取缔水源地周边区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落实火电行业超低排放环保新标准,在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全面实施脱硫脱销。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强制淘汰黄标车,提高油品质量。严格控制道路抛洒和建筑工地、交通等扬尘污染,着力抓好秸秆焚烧工作。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启动土壤常规环境监测和土壤环境调查,大力实施重金属污染重点地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严把项目环评、能评准入关口,健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大力推进“十小”企业(48)关停整治,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实施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三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市等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复绿、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市级绿色矿山达标率达到30%以上。深入开展“绿满黄石”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6.6万亩。探索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加快实施黄金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博源环保废旧汽车拆解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试点城市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围绕201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加快实施“六个一批”扶贫工程,着力推进老区、库区精准扶贫示范带建设,打造“两镇一区”(49)精准扶贫样板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建立协调配套的代筹、代购、代建安置格局,全年确保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6576套(户),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三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创业带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妥善安置退役军人和去产能职工,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个人参保、被征地农民统一规范纳入养老保险等政策落地,实现城乡社保制度全覆盖。全面实施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不同群体特点的补充医保政策。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出台补充工伤保险政策,进一步减轻重特大疾病费用负担,增强工伤保险保障功能。研究新形势下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两个同步”(50)。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示范校(园)创建为引领,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院校质量提升计划,建设1-2个公共实训基地,推动鄂东职教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做好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推进一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鄂东医疗中心、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等卫生计生重大项目,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大力实施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积极开展“文艺演出送基层”活动,完善图书馆、群艺馆和农村文化礼堂等功能。全力做好第十五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加快奥体中心、磁湖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国乒基地、大冶体育公园等承办相应赛事场馆功能,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大力推进“平安黄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公共安全产品供给力度,着力抓好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真抓实干、务实重行,履职尽责、克难奋进,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注释

  (1)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工业“6+N”:专门机构+产业规划+工业协会(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服务平台+龙头企业+N个园区(企业)。

  (4)双智战略:即智慧城市+智能制造。

  (5)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6)五抓一促:即抓创新、抓技改、抓投资、抓服务、抓环保、促转型。

  (7)双千:即我市开展的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

  (8)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其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9)智慧黄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10)互联网+农业: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11)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2)众创空间:指顺应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13)东楚英才计划: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两大支柱、八大重点”产业为主,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2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200名的人才计划。

  (14)八大人才工程:即我市实施的人才创业孵化工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企业家培育工程、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农业产业化人才培育工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名医名家工程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15)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依证券法设立的,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定位于为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股票公开转让、融资及资产重组等服务。

  (16)“金种子”计划:湖北省政府推动企业上市的重要举措,即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资产质量优、发展前景好和上市积极性高的企业遴选出来,不断充实、优化上市后备资源库。

  (17)营改增: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其目的是要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障碍,同时总体上减轻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产业链的税负。

  (18)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简称。

  (19)五证合一: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是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

  (20)两证整合:即个体工商户一次申请、工商部门一窗受理,实现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合并,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21)同城通办:纳税人可以不受经营地点和所属主管国税机关的限制,在全市范围内任一办税服务厅办理申报征收(网上申报、上门申报、税控设备报税、财税库银联网扣税)、发票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发票领购和发票验旧、纳税咨询等四大类十项涉税业务。

  (22)局所通办:在同一县(市、区)行政区划内,申请人可在县(市、区)工商局或所辖任一工商所登记窗口办理相关登记注册业务。

  (23)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24)“十大金融”工程:即我市实施的企业挂牌上市工程、工业发展金融工程、科技金融工程、港口金融工程、商贸流通金融工程、农村金融工程、一带一路金融工程、城市发展金融工程、区域金融中心工程和金融风险管理工程。

  (25)“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

  (26)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7)产城融合: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28)“两湖”连通渠:连通磁湖和青山湖的行洪渠道。

  (29)两区两带:即将老区、库区(两区)沿316国道范围内的王英、三溪、殷祖、刘仁八四个乡镇建成为全市精准扶贫示范带、美丽乡村展示带(两带)。

  (30)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31)大气污染防治“六治”方针:即治山、治地、治路、治车、治店、治厂。

  (32)智慧环保: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即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33)城市矿产:即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34)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35)六个一批:我市实施精准扶贫的思路,即产业带动一批、改房改厨改厕一批、兜底扶贫一批、教育扶贫一批、医疗扶贫一批、搬迁扶贫一批。

  (36)四大工业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和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

  (37)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38)工匠精神:即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39)五大工程:为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而实施的重大项目推进、优势企业培育、品牌和标准化创建、服务平台支撑、集聚发展提升等五大工程。

  (40)多式联运:指从运装地到目的地的运输过程中包含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

  (41)全域旅游:即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42)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43)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超说明书用药以及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两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处方。

  (44)医养结合:集医疗、养老、养生为一体并整合产品及服务的系统工程。

  (45)第三代城市:从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整体协调的发展,建立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城市体系,形成完整有序的城市社会和功能结构,核心是“以人为本”。

  (46)九路三桥:即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新城大道(奥林匹克大道)、经三路、滨湖大道西段(含大冶湖大桥)、体育南路、金城大道、纵一路、百花南路(含立交桥)、规划八路、规划九路、奥体景观桥。

  (47)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

  (48)“十小”企业:指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洗煤、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油、有色金属冶炼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

  (49)两镇一区:阳新县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开发区,为大冶湖生态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50)两个同步: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同步”,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