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塑料污染治理:由“限”向“禁”

来源:市优化营商办    时间:2021-07-14 17:48

核心提示:

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出台了“限塑令”。2020年,中央深改委进一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了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时间表。

由“限塑令”升级至“禁塑令”,表明了党中央治理塑料污染的决心坚定不移、力度前所未有。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

今年1月,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黄石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禁塑”“限塑”时间表:到2021年底前,全市重点大型超市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全市范围内所有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半年时间过去了,塑料污染治理效果如何?

6月29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进会,总结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推进措施。

多元参与 社会共治

2021年1月,《黄石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黄发改环资【2021】30号)印发实施。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创新引领、科技支撑、多元参与、社会共治”的原则,和“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黄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半年来,各部门各司其职,将“减塑”进行到底。

商务局以会代训,分别于1月、5月,开展商务领域塑料污染防治业务培训会,由中国塑协专家讲解塑料污染治理意见、主要替代品及其标准,60余家重点商贸企业参训。今年来,市商务局先后6次开展“禁塑”“限塑”专项督查检查,对大型商场、超市、外卖平台、电商企业及奶茶店等100余家市场主体开展实地走访。截至目前,我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均已落实“禁塑”“限塑”的相关规定,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或环保袋,各大型餐饮店、品牌奶茶店等场所基本使用PLA塑料吸管或纸吸管。

在近期开展的全市星级饭店复核和景区A级评定中,文旅局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进行考核,工作开展不力的,取消星级饭店资格,不纳入A级景区评定范围。各星级饭店通过张贴海报、播放宣传片,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购物袋,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餐具,使用免吸管饮料杯,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市市场监管局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监管和执法检查工作重点。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20人次,检查塑料制品生产企业8家,检查上窑小商品批发市场等集贸市场16家、商超37家,立案查处无证生产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案件2起,涉案货值35万元。责令经营商户立即下架不符合国家标准和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依法没收塑料包装袋1120斤,罚款9408元。检查餐饮1000余家、药店186家,对9家餐饮单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行为当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复查发现均已更换了纸质、PLA材质吸管。

市生态环境局与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启动快递绿色环保示范点建设,引导绿色包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进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20年,在大冶市开展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建设试点,因地制宜建立100个村级废弃物收集点,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将田间废弃物集中存放至村级收集点,定期回收处理。2020年,全市农用膜用量1673.22吨,回收1449.6吨,回收率86.63%。

初步构建了以农药经营门店为支点,以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全市各级农药管理部门共投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箱298个,初步构建了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

商超、农贸各不同

“到2021年底前,全市重点大型超市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全市范围内所有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这是今年1月,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的《黄石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给出的“禁塑”“限塑”时间表。

如今,已过半年时间,我市商超和农贸市场执行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商超和农贸市场发现,大型商超已用上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些农贸市场继续为市民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其中许多塑料购物袋上未见“可降解”标识。

记者来到位于武汉路的武商超市黄石生活馆,看到不仅不少排队结账的中老年人自带购物袋,一些年轻人也开始习惯带购物袋。80后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0.8元/个,有点贵,所以去超市都自备无纺布的购物袋,省钱。武商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超市一直在积极推进“禁塑令”,一次性塑料吸管及餐具已停售,今年1月1日起为顾客提供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小号0.8元/个、大号1.2元/个。本月,超市还开展了“购物满额赠送环保购物袋”活动,宣传、倡导环保理念。

摩尔城负一层的沃尔玛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市已订购可降解塑料袋,等少量库存的塑料袋用完,将全面更换为可降解塑料袋。

在嘉泰银河湾小区附近的中百罗森店,这里也在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不少年轻人选择将买好的东西直接放进背包。

在农贸市场,“禁塑”之路仍长。

在市内一家农贸市场,记者发现,不少市民采购完,手上或多或少都拎着数个塑料袋。大部分摊主提供的袋子上也看不到“可降解”标识。市民张婆婆告诉记者,自己买菜会带环保袋或者帆布手推车,但是蔬菜上有泥、肉类有油,习惯让摊主用塑料袋装好,再放到环保袋或手推车,感觉更干净。

记者随机采访多名摊贩,大家表示知道“禁塑令”。免费提供塑料袋已经持续多年,很多老人虽然会自己准备袋子,但大部分市民买菜还是使用塑料袋。

源头管控引项目

“厂区基础设施已经竣工,吸管生产线安装完成5条,吹膜生产线安装完成8条,食品级生产车间安装完成95%,已实现试生产的既定目标。”黄石新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审计专员李俊8日向记者介绍,一期项目获省发改委预算内支持300万元。项目建成后,新迪公司生物基降解材料及制品年产能力达到3万吨,为源头减少我市及周边一般塑料制品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黄石新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新迪集团核心技术——CBCM新迪生物全降解新材料,打造一次性餐具、生物降解制膜、瓶子类、医疗用品、环保卫浴设备、生物无纺布、汽车内饰、儿童玩具、3D打印等应用场景;运用生物材料改性技术,将原有的塑料工厂进行产业升级,生产出的产品均为生物全降解类。

CBCM生物全降解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降解材料,以竹粉和6-8种生物可降解脂为原料,经过混合、搓揉、混炼、改性、挤出成型,具有传统塑料的机械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生物完全降解特性。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自然堆肥条件下完全降解,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水以及无机矿物盐,不污染环境的同时还可为土壤提供养分。

随着塑料污染治理政策由“限”向“禁”全面升级,环保新材料逐渐崭露头角。其中生物全降解材料已经在各地广泛施行。

黄石新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14日,为黄石港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漳州新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选择黄石、落户黄石新港科技创业园,新迪看中的是黄石交通区位优势、区域地方政策。在新港物流园,新迪不仅获得建设资金支持,还有厂房安置补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建设成本。

下一步,新迪计划完善全降解膜袋厂、食品级吸管厂,预计8月份实现投产。中期计划建设食品级流延膜厂、吸塑片材厂、淋膜厂、纸杯厂、医疗器材厂、纸箱厂、设备厂、食品级注塑厂等,预计12月底实现投产。目前,标准化检测中心、综合办公大楼正在建设中,预计12月份投入使用。后期计划建设母粒厂、原料厂,预计2022年5、6月份投产。

新迪的投产,意味着黄石推进控制塑料源头污染的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补齐末端短板

黄石以大冶有色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国家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严格控制末端塑料污染,推进污染治理末端短板项目建设,避免塑料污染面的延伸。

一方面,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中,完善产业链布局,将现有废旧汽车、废旧电器和废旧机电拆解等产业延伸至终端,实施了年处理能力5万吨的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生产线,弥补并解决了上游生产线项目拆解分类出来的塑料废品回收利用的不足问题。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每年1万吨的塑料破碎、清洗、脱水线,预计整个项目建成后,年回收利用废塑料袋、电缆电线塑料、塑料门窗型材、管材可达5万吨,年生产改性塑料粒5万吨。

另一方面,抓住国家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契机,谋划一批餐厨废弃物分类试点项目,在餐厨废弃物回收体系中将餐厨垃圾的废旧塑料袋、废旧塑料碗筷进行分类再回收处理,深入末端良性治理,减少塑料的焚烧量。

一图读懂

《黄石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