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家在长江边】渔民变身护鱼人 江清岸绿鱼儿归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03-20 10:20

3月17日,初春虽至,黄颡口的清晨依然带着些许凉意。江岸两边的油菜花竞相怒放,流金溢彩,花影倒映在平静的江面上,清晰可见。

江豚再现长江黄石段

此时,江面上船只寥寥,阳新县长江禁捕护渔黄颡口巡护队队长曹树应却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和队友们一道,像往常一样,来到江岸对沿江水域进行巡查。


退捕渔民承包鱼塘养鱼

“几十年未见的江豚又出现在这片水域里,成群结队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闹着……这些都来之不易。”曹树应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一边掏出手机展示他抓拍到的江豚照片。

曹树应所说的这份“不易”,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后。3年来,长江黄石段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人们对长江生态保护的意识也正日益成熟。

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据不完全统计,长江黄石段鱼类种群相比以前增加了不少,长江沿线的生态底色更加亮眼。

上船捕鱼

曹树应是黄颡口镇菖湖村村民。因村子位于长江之滨,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了村民赖以发家致富的来源。

曹树应第一次见到江豚是39年前。18岁那年,曹树应成为了一名渔民,作为一名捕鱼员,每天开船到长江捕鱼,隔三岔五就能看到江豚露出水面,在眼前嬉戏着打照面,“我还看到过白鱀豚。”


执法人员长江巡航

凭着吃苦耐劳,曹树应成为了村里捕鱼队队长。“当年,村里有20多条船,大家结队出行。”57岁的曹树应回忆起自己曾在长江捕鱼时的日日夜夜,不禁发出感慨,“白天一张网,夜里一床板,常年生活在渔船上。”


黄颡口6名退捕渔民成为了护鱼员

其实,在黄颡口镇,除了菖湖村外,还有海口村、泵站村、黄颡口村、尖峰村也紧邻长江。“这些村里村民也大多选择当渔民。”曹树应说,“当年,长江水面上,来往的渔船络绎不绝。”

常年跟鱼打交道,曹树应练就了一手“绝学”,他总能准确判断江鱼的位置,下网就有准头,起网就有收获。“有青鱼、鮰鱼等各种各样的鱼类,但捞得最多的是桐鱼。”曹树应说,“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一斤桐鱼可以卖2-3元,现在的价位在80-90元;当年一斤鮰鱼的价格10来元,现在100多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树应发现白鱀豚不见踪迹,江豚也越来越少,桐鱼也没有之前那么好捕捞了。“直到有一天,得知白鱀豚已经功能性灭绝,我内心怅然若失。”曹树应回忆,曾经,一边撒网一边看着它们在远处嬉戏,算是熟悉的朋友,“突然没有了,不免难过。”

“白鱀豚是万里长江的标志性动物。另一个标志性鱼类就是白鲟,被誉为‘长江鱼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曹树应说,在他捕鱼时,已经很少能见到白鲟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鲟被列入保护鱼类后,再也没有人敢捕捞了。后来白鲟也越来越罕见,直到2022年7月21日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灭绝。“每当听到这些曾经见过的鱼类灭绝的消息,内心总不是个滋味。”曹树应说。

曹树应一年四季都在长江上捕鱼,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2000年后,无论怎么努力捕鱼,再也见不到过去一网下去捞起上百公斤鱼的情景,经常收空网。”

下船护鱼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根据中央部署,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于2020年1月1日起实现全面禁捕,“一江两湖七河”(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10年禁捕。


长江护鱼巡航

“我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水域有4个,分别是长江黄石江段(含长江四大家鱼保护区)、保安湖鳜鱼保护区、猪婆湖花䱻保护区和阳新富水水库关联水域,涉及大冶市、阳新县、黄石港区和西塞山区行政区域。”黄石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7月2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了《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江黄石段实施全面禁捕的通告》,明确长江鄂州艾家湾(与黄石港区交界)以下至阳新县富池天马岭江段,自2020年7月21日起施行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

禁渔后,2021年,曹树应响应号召弃网下船,成了一名护鱼员,具体工作就是长江护鱼,巡查并打击非法捕捞,“一夜之间从捕鱼人变身护鱼人,岗位不同,职责也完全不同。”曹树应说,“每天的巡逻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一年365天不放假。”

“除曹树应外,黄颡口镇还有5名渔民成了阳新县长江禁捕护鱼黄颡口巡护队队员。”阳新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江禁捕中队队长陈建告诉记者,他们分别是,泵站村的刘元学、菖湖村的吕绍光、海口村的李海军、黄颡口村的贾金信、尖峰村的余云应,“全县有20个渔民变成了护鱼员。”

护鱼时,曹树应像过去捕鱼时一样冲在最前线,还担任了巡护队队长。去年12月的一天,一名男性市民在江边准备违规垂钓江鱼时,被曹树应及其他护渔队员逮个正着。“开始,他还跟我们吵架,认为钓鱼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他进行普法教育后,该男子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违规行为,并写了保证书。”

“前几天,一名40岁男子在江边钓了白鱼、鲤鱼,最终偷钓者被罚款800元。”曹树应说,“十年禁捕”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

此外,我市印发《关于在全市重点水域开展禁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建立非法捕捞有奖举报制度,成立了由市公安局和市场监管局牵头的联合执法一组、二组,制定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销售等犯罪活动。截至去年11月,共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88次,出动执法人员3061人次,车辆705辆次,船艇327艘次,巡查陆上里程18841公里,水上6942海里,检查农贸市场、水产经营户、大中型餐饮单位253户次,查办违规违法案件28起,涉案人员31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查获渔获物73公斤,罚没收入12.19万元。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1年以来,明显感觉到鱼类多了起来,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恢复趋势。”曹树应说,“我们在江边巡查时,江豚捕食的场景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镜头里,这充分证明了,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了。”

生在江边、长在江边的曹树应,特别希望长江能像以前一样充满生机。“我们向长江索取了这么多,也该为它做点贡献了。”曹树应说,“只要还能动,我就把守护长江的责任坚持下去。”

像曹树应一样的“长江守护者”,在黄石还有许多。正是他们的努力,长江上游(黄石段)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变化已初显成效。“禁渔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在长江边安装了高清禁捕摄像头,为巡护员配备了巡护摩托车、无人机,通过‘人防’加‘技防’的方式,全面落实‘十年禁渔令’,确保长期实现‘四清四无’目标。”陈建说。

近年来,全市每年在长江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有效保护了长江渔业资源,维护了长江的生态平衡。“去年,共计放流了四大家鱼等鱼苗56万尾,对长江的生态系统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陈建说。

在长江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看着长江水质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再苦再累都值得。能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曹树应感慨,“如今的长江,江水更清、岸线更美,鱼儿也更多了。有了这份底气,对未来就更充满期待。”

时间将近9时,阳光暖和起来。江边的油菜花在暖阳的照射下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蜜蜂也被吸引了过来。“动物很有灵性,花开了,蜜蜂自然来,江水变好了,江豚也自然就回来了。”曹树应说。

见证者说

  退捕渔民吴细林:我是黄颡口镇海口村村民,今年57岁。1988年开始在长江捕鱼,这一捕就是33年,直到2021年,国家实施十年禁渔计划,我才上了岸。上岸后,我不知道该干些啥,决定承包鱼塘养鱼。这期间,政府不仅帮我落实退捕渔民政策,还帮助我实现了养鱼愿望。如今,我承包了200余亩鱼塘,每年赚30多万元。感谢党、感谢政府!

  阳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丕兴:我是黄颡口人,爱好摄影,每每回老家,都要到长江边拍些照片,记得小时候在江边经常可以见到江豚露出水面的场景;可工作后,很难再见到它们的身影了;禁渔以来,再来到长江边拍照时,江豚又出现在我的镜头里。看见家乡的长江环境逐年变好,真心高兴!(记者 石振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