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家在长江边】历史与现代相交融 百年人民街迎蝶变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03-13 20:40

在明媚的春光里沿江而行,行至黄石港新街口路段,开阔的沿江大道一侧,出现一条直抵黄石大道的小路,这里就是有着黄石“小汉口”之称的人民街。


人民街全长500余米,与黄石大道交叉呈十字形,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红火的港口经济让这里一度成为黄石的商贸中心。黄石港孕育的人民街,记录着几代黄石人的喜怒哀乐,收藏了城市的繁华记忆。

重逢黄金年代,人民街焕发新生。居住在繁华商贸圈和临江风景区中的市民,在都市快节奏与桃源慢生活之间随意切换,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小汉口”美名 收藏繁华记忆

作为黄石港区兴旺繁盛的发源地,养育了几代黄石港人的人民街,曾把握着黄石早期商业的命脉。

据《黄石市地名志》记载,人民街是黄石市区最早的街道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下港”,新中国成立后称“解放街”,1955年改名为“人民街”。因为紧邻鄂州,加之长江边码头货运便利,这里商业经济繁荣。鼎盛时期,人民街上有商行十八帮、200余家商铺林立,商贾络绎、经济繁荣的老街是黄石港区商贸中心之一。

1938年出生的袁仁昌,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来到人民街时见到的热闹景象。“街道大概3米宽,铺着青石板,人来人往,商铺很多,什么都有卖的,”他说,“我当时就想,如果以后能来这里工作、生活就好了!”

从学校毕业后,袁仁昌进入大冶钢厂工作,继而娶妻生子。上世纪70年代,他和家人搬进了人民街居住。他说:“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住着我、我父母亲、我侄儿三代人,为了节省空间,我们睡的是高低床,一住就是50多年。”

袁仁昌告诉记者,彼时的人民街,银行、百货公司、服装店、医院、澡堂一应俱全,大家都把人民街称作“小汉口”,寓意它像武汉大汉口一样繁荣。“人民街的江边上,停着数不清的船只,南来北往,码头上堆满了货物,赶集的肩扛手提,到处都是吆喝声、叫卖声。”

市民石云枝也是人民街的老住户了,1983年,她从大冶金牛嫁到黄石港来,在这里住了40年。“我们刚好住在人民街靠江边的那头,江边还有唱戏的,热闹得不得了!”她回忆,江北过来卖菜的,鄂城过来卖鱼的、榨麻油的、炸面窝的,还有送电报的和卖报纸的,收破烂的、倒垃圾的,都在这里聚集。

天刚蒙蒙亮,叫卖声就在老街巷内响起,由远及近。随着天色渐亮,在一声声吆喝中,老街开启了热气腾腾的一天。

商贸重振 老街迎来新生

“人民街、后河巷,破窗破户都一样;天下雨、入大坑,一脚踩下陷半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随着城市重心的转移,人民街不但商贸业萧条,而且街道狭窄、设施落后、房屋矮旧,成为一个典型的棚户区,逐渐退出黄石的中心舞台。


曾经的人民街

历史带着黄石大步迈向新的繁华,人民街也在新的时代里探索着它新的荣光。2015年3月26日,人民街的棚改工作正式开启,历时两年,腾房倒地后的居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全部搬进了新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实行棚改后,袁仁昌和老伴儿从不到50平方米的小房子,搬进了江泰春岸小区,住进了1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他笑着说:“儿女们都成家搬出去了,周末回来团聚,再也不担心房子小、住不下了!”

人民街的腾房倒地工作结束不久,黄石港区政府就通过招商引资的模式,引进了中梁集团前来投资开发。2019年11月,该项工程动工。2021年11月27日,这条百年老街重新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在市委、市政府的规划下,人民街变成一条融合文化记忆、中式风情的商业街。马头墙、小青瓦的徽式建筑焕发出全新的时尚面貌,唤醒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老街商坊的历史记忆,带着属于上个世纪的烟火气,最有人情味,也最抚慰人心。


新建的商业街除了保存原有的特色外,还引进大量文化品牌,融合了办公、旅店、茶馆、展示、观演等多种丰富业态,为市民带来了更多元的消费体验。

一条老街,篆刻着城市的点滴,见证着城市繁荣的历史。曾经住在这里的居民,仍然保存着老街的记忆,留下的是数不清的思念。袁仁昌说:“经常还会回去走一走,看一看,上周在沿江大道上散步时,站在江堤上看人民街,感觉变化太大了!”

城市更新 留住烟火气和幸福感

港口文化的兴起带来了经济繁荣,也融合了八方风味。

沿人民街向西而行,狭长的街市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蔡林记的热干面、卤巧儿的卤味、牧羊湖的月饼......老字号门店里,藏着几代黄石人眷恋的味道。经过水果、生鲜等小店时,讨价还价的声音一不小心就溜进了耳朵。


暮色降临,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人们来到这里,撸两串烧烤,吃一碗牛杂,喝一杯啤酒……好不快意。大排档、小餐馆里,有人开怀畅饮,有人诉说着一天的疲惫和收获……城市的故事因八方食客而有滋有味。

曾经泥水混杂的街道变得平整而干净,曾经年久失修的瓦房变成了一栋栋现代化的摩登大楼。人民街换了另一个样子,老地方有了新故事。


棚改后,石云枝用42平方米的旧房,换了110平方米的新房。“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这都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她感慨地说,“不管是下馆子、买菜、购物,还是修个伞、补个鞋,都很方便,过条马路就到了江边,休闲散步也有了好去处,非常有幸福感!”

2020年,石云枝和蔡利等人一起,组成了一支7人志愿服务队,创文、防汛、扶贫帮困......只要社区有需要,就会出现她们的身影。因为七个人总是同进同出,时间长了,“七仙女”的雅号不胫而走。

不论什么志愿服务,石云枝总是乐此不疲,她说:“住了40年,对人民街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有义务,也想要尽一份力,让它变得更好。”

这条从大江苍茫中走来的老街,见证过黄石港百年商埠的繁荣兴旺,哺育了几代黄石人,如今更成为市民幸福生活的新家园。

星夜低垂,月涌江流。人民街上的万家灯火像璀璨的宝石,点缀在长江这条美丽的项链上,闪耀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

见证者说:

原黄石港社区居民袁仁昌:我在长江边生活了50多年,见证了黄石港口码头的兴与衰。从车水马龙、热闹繁华,到破败不堪,再到现在的焕然一新,人民街有我们年轻时的美好回忆,是我们经常想要回来走走看看的老地方。

黄石港社区居民石云枝:汛期时,我们上江堤防洪。到了夏天,我们去江边巡逻,清捡垃圾,呼吁市民保护长江。出门见江景,抬脚进公园,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有义务共同守护。(记者 万泰然/文 熊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