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的黄石,正在成为投资的热土。
黄石市民之家。
今年二季度,黄石重大项目开工现场。(汪泽栋 摄)
今年3月,“东楚融通”平台上线启动。
台光电子落户2年营收翻番,在发改委、住建局等部门支持下,公司已启动二期建设。
黄石“店小二”为企业上门送服务。
湖北省重点项目大冶有色40万吨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郭小勇 摄)
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黄石瞄准打造“长江中游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城市”目标,坚持不懈狠抓营商环境建设。
不久前,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出炉,黄石首次参评,被评为“优秀”等次,进入全国前50名,排名湖北省第二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是加速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
2020年,黄石企业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快速回升。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
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在全国优选出的98个城市和国家级新区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部门问卷、企业问卷、电话核验、大厅暗访、实地调研、大数据分析等为基础,按照国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湖北有武汉、黄石等4个城市参评。黄石11项一级指标获得优秀,3项二级指标获得满分。
评价显示,黄石在办理建筑许可、政府采购等指标领域改革政策落地实施效果较好,市场主体满意度较高,在获得电力的低压流程、低压费用,获得用水用气费用、公司透明度等方面,获得满分。
2020年以来,黄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抓手和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按照改革攻坚、环境优化、作风保障扭在一起抓的总体思路,破“四冰”、解“六难”,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黄石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9次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市成立市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由市级负责人分别领衔“一办七组”,统筹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7名市负责人牵头,组织开展营商环境总体情况和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作风建设等7个专题调研,找出数据共享难、融资贷款难等方面的43个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出57条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41条措施等系列文件,着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
打造“先建后验”升级版,破解“审批难”,推动政务服务环境优化。打造“金融方舱”,破解“要素难”,推动要素保障环境优化。深化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破解“监管难”,推动市场环境优化。建立柔性引才机制,破解“创新难”,推动创新环境优化。坚持审慎谦抑理念,破解“维权难”,推动法治环境优化。实行“抵港直装”,破解“通关难”,推动开放环境优化。
为确保政令畅通,黄石建立营商环境“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季一评估一排名”督办机制,考核排名后两名的县(市、区)和后三名的市直部门约谈主要负责人,连续排名落后的挂牌警告。
同时,在项目审批、项目监管、商事制度改革、招标投标、办理证件、取消或减少各类证明事项等方便市场主体的领域,建立容错免责机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打造区域协同创新“桥头堡”
今年6月22日上午,光谷大学园路,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正式开园,是全省市州在武汉设立的首个科创“飞地”。
科创园定位于黄石市招才引智、技术研发、企业孵化、资本对接、成果转化的桥头堡,目前,已有33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科创园选址光谷大学园路29号,占地26万平方米,含两栋企业研发楼、一栋人才公寓和一栋综合服务大楼。黄石对入驻离岸科创园设立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3年租金补贴。
“公司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有大量科研项目,迫切需要招进一批高端人才,入驻离岸科创园,帮我们解决了人才招聘地域上的不利因素,我们非常欢迎!”开园仪式上,湖北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谌宏海说出入园企业心声。
“引才难、留才难”是三、四线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针对企业反映最强烈的人才问题,黄石市多措并举,打造创新生态。
率先实施“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从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单位选派112名专家人才到黄石中小微企业担任科技副总、金融副总、人力资源副总和技术顾问等,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
开展柔性引才,以特设岗位形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名,招聘高学历、高层次人才106名。建立1亿元的创投基金,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难问题。
给予“科创英雄”最高礼遇。6月15日,黄石首次评选高新技术企业20强,企业负责人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走红毯入场。同时,聘任李建军等10名专家,成为黄石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
2020年,黄石科技创新发展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2020年,黄石连续11年入选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包容创新、扩大开放,一直是黄石营商环境的关键词。
2020年8月,黄石海关智能理货系统在新港码头上线,进一步缩短出口通关时间。台光电子材料(黄石)有限公司一批装有专用铜箔的集装箱,从船上吊装至卡车后直接驶离码头,仅用时20多分钟。黄石海关开展“先放后检”试点,今年1月至5月,已有23批次、4万吨价值718万美元货物享受到此惠企政策,同时为企业节省拖车费、滞港费40万元。
与此同时,在黄石新港园区,综合保税区已完成场平,正在加紧施工,争取一年内封关运行;在下陆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如火如荼,相关配套产业相继落户,为企业外贸进出口创造最大便利。
高频事项“零跑腿” 着力破解“审批难”
材料减少30%,现场立等可取!
近日,黄石灵活就业群众到人社局窗口办理退休手续,惊喜地发现以前需要一两天才能办好的手续,现在秒批秒办。
市人社局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人享受这项便利服务。
今年以来,黄石市在776个市级即办件中,选取100个高频事项,做到企业群众“网上办、马上办、零跑腿”,受到一致好评。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政务服务的堵点,黄石市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一号”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优化市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所有市级数据互联共享,国家、省已经提供数据共享支持的,全面对接,着力解决数据不通问题。
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特殊群体“上门办、一次办”。下陆区将125项高频事项下沉至基层服务中心(站),为1200多名服务对象落实代办服务。大冶市引入志愿服务队伍,“红马甲”上门办件,打造365×24小时政务服务。
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是企业的共同心声,黄石市下大力气破解工程建设领域“审批难”。
项目审批承诺预办。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2017年,黄石先行先试项目建设“承诺预办、先建后验”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验被国务院通报表扬。近几年不断深化完善改革,通过“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全程监管、全程代办”,压实监管部门、建设方、监理方等各方责任,使“建好能用为常态,建好不能用为例外”,形成“全程监管、建好即用”升级版。
企业投资项目事前开工审批时间由第一轮改革的6天减少到现在的3天,顺利实施项目208个,已竣工验收87个。今年3月9日起,黄石取消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的施工许可证,只需事前登记即可开工建设。
积极推行保险保函,在全市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农民工工资支付、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积极推行保险保函,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评定分离”是黄石创造的独特经验。2018年8月,黄石在全省率先开展“评定分离”改革,即对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现专家定标向招标人定标转变。此后,改革经3年升级完善,形成投标、定标的一套制度体系,从源头上堵住了围标、串标等现象的发生。同时重拳打击围标串标行为,对围标串标立案46起,追回赃款8900万元,采取强制措施53人,移送起诉28人。
截至目前,黄石市共有601个项目实施评定分离,中标总金额130亿元。投标企业普遍反映,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更加公平公正。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将黄石“评定分离”改革纳入第二批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降低企业成本 呵护企业成长
今年3月,黄石市自来水公司黄金山供水分公司抄表员在三丰智能抄表时,发现企业用水猛增了几千吨。
了解到企业并没增加生产线后,抄表员当即通知公司测漏人员上门。经过3个晚上的排查,找到了2处渗漏点,并指导企业维修管道。事后,三丰智能负责人专程到自来水公司登门感谢。
这是供水部门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减时间、减环节、减流程,黄石市全面实施用水报装“321”、电力报装“321”和用气报装“310”服务,企业获得用气时间控制到20个工作日以内。2020年,企业享受水电气价格优惠近3亿元。
除了水电气等刚性成本外,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企业的痛点。为切实降低企业成本,黄石市从完善信用体系、创新信贷模式等多方发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从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入手,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举办了诚信示范企业综合评价评选,在全省率先建立10大领域信用信息核查应用制度,发布诚信示范企业80家、诚信示范培育企业40家,落实联合激励措施388条、联合惩戒措施1362条。
今年3月,“东楚融通”平台上线启动,归集税务、社保、公积金等22个部门、98项涉企政务数据,20家金融机构58款信贷产品、458家企业数据,推动精准对接银企信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通过设立应急保供资金池、实施“4321”新型政银担、政采贷等金融创新,为300余家企业争取资金支持80余亿元。全市银行机构办理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业务环节3.7个,提速50%以上。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累计完成31笔政采贷业务,贷款金额7230万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黄石市提出打造抑谦、审慎、善意的法治营商环境。
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司法行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政法机关全面落实“两少一慎”,实施“7654”工程,对轻微涉刑人员充分适用依法从宽的刑事政策。今年全市仅对9名涉企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同比降低了62.5%。
建立“四大机制”,为企业经营、成长留足空间。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执行联动打击拒执犯罪制度,已涉嫌拒执犯罪立案14件,司法拘留244人;实施企业财产保全担保联动机制,设立财政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实行企业破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诉前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已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站12个。
改善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进入全国50强之后,如何稳居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
对标国内一流,聚力打造“先建后验”升级版、“评定分离”改革升级版、“东楚融通”升级版、创新生态升级版、投资贸易便利化升级版。
新目标,新征程,黄石各级“店小二”正铆足干劲,锐意进取,创优营商环境,打造长江中游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