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0.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由去年的全省第17位上升至全省第7位
,服务业占比达到36.6%,比去年底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7%,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1、金融业机构运行平稳。
贷款增长明显。全市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61.93亿元,增长14.07%,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2.05个百分点,贷款总额已持续增长5个月。
新增存款破百亿。全市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0度亿元,增长6.54%;增速较同期上升1.24个百分点。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全市存款持续增长。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长明显。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5%。
票据融资增长迅猛。相比较传统贷款,票据业务价格优势明显且手续便利,一季度票据融资增长迅猛。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长88.53%。
资本市场发展迎来开门红。奥莱斯轮胎1月15日成功报辅,成为近五年来首次报辅企业。天华智能成功挂牌新三板,大冶市15家四板集中挂牌。上达电子、大江环保、远大生科成功入选省首批重点支持债券融资民营企业名单。
保险业运行平稳。全市39家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98%。财险保费同比增长13.87%。寿险保费同比增长11.57%。全市理赔及满期给付3.3亿元。
2、物流业保持稳步增长。一季度因制造业复苏,政策引导效应凸显,我市物流增加值稳步提升,物流业增加值16.51亿元,同比上升9.21个百分点。物流业进入稳步发展期,今年将持续稳中趋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持续回落。我市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回落-2.36%,今年费用占比将保持回落态势。
物流企业盈利率稳步上升。物流市场秩序得以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市积极倡导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引导物流业向供应链延伸以及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成效凸显,物流需求企业也更注重物流服务质量,物流企业逐步掌握了市场定价权。一季度我市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31%,盈利率同比提高近2.3%。
标准化试点企业更新升级加快。随着标准化试点推广进程加快,一季度物流企业中,仓库、货场面积同比增长4.78%,专业仓储装卸设备同比增长6.25%,大幅提升了现代物流运营效率。
3、商贸流通业增幅逐步回升。1-3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2%,比1-2月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重点限上企业支撑明显。1-3月中石化增长11.8%、劲牌保健酒业增长12.21%、兰博基尼增长18.12%、武商购物中心增长20%、梅红山庄增长29.73%、万正药业增长63.42%。
限上批发业回暖。今年3月份各类项目陆续开工,批发业快速回暖。3月限上批发业增长33.6%,比上月增长26.6个百分点,1-3月累计销售额67.16亿元,增长20.4%,比上月累计增长6.1个百分点。
限上零售业、住餐业当月增长较快。3月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9.1%,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9.7%、限上住宿业营业额17.4%,分别比上月增长22、10.4、6.7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消费快速增长。限上粮油、食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2%;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1%;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26.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同比增长29.6%。
各县市区当月竞相发力。3月全市限上社零(可比)增速达25.4%,其中西塞山区、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大冶市分别达到39.3%、37.4%、36.2%、24%、17.1%,超市增长16%的目标。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达33.6%,其中开发区、西塞山、阳新县、下陆区、铁山区、大冶市分别达到151.4%、55.9%、49.2%、38.8%、37.2%、26%,超市定20%的目标。
4、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全市实现旅游人次800万,同比增长14.3%;旅游总收入51亿元,与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从旅游产品消费情况看,工业旅游、乡村旅游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返乡游、探亲游所占比重较高,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游客增长较快,游客以散客自驾为主,自驾游线路等休闲体验类特色受到游客的青睐。各县市区和重点景区分别推出了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一季度,尤其是春季期间,阴雨等恶劣天气对旅游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整个季度来看,我市旅游市场秩序平稳有序,旅游服务质量有所提升,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