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以评促改”倒逼营商环境优化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18-12-14 17:34

作为近年来高频热词,营商环境备受各界关注,也已成为推进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因其涉及范围较广、评价体系较多,也让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责任主体在厘清如何营造更优良营商环境的方式方法上产生困惑。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构建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国内22个城市开展试评价以后,2019年开始将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2020年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铺开营商环境评价。

  近段时间,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鼓励科技创新、大幅度减税降费等。这些政策很受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欢迎,对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构建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将对各地积极推进的优化营商环境起到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之所以被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营商环境拖了转型的后腿,各项深化改革的要求,对地方政府加快自身改革和转变职能产生了倒逼效应。

  目前,各地出台的各种优化政策,主要集中在一些看得见、可以量化的指标上。一个地方要根据这些“硬杠杠”来制定优化政策,并不是太困难的事,包括减轻税费负担、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但除此以外,如果一个地方未能建立起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那么,即使有了看上去很美的各种政策,仍然难以构建起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的投资就可能遭遇各种“玻璃门”“旋转门”。

  从经济稳增长的层面为民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主要是“救急”的考虑,民营企业更需要一个长效、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不仅需要明确各种看得见、可以量化的“硬杠杠”,也需要通过一些“软指标”建立起良好的“软环境”。国家发改委构建的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对于那些看不见、难以量化的“软指标”“软环境”因素,也应当有足够的考虑和具体的安排。

  优化营商环境的最高境界,就是地方政府从内心深处认同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市场主体,满腔热情地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向他们输送各种政策资源。通过这样的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且体现出应有的效果,成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